清明,春回大地,花木芳香,草长莺飞,大自然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觉。扫墓祭祖之际,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长眠在井陉为振兴中华而奉献自我的先烈们。“青山绿水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慰逝后英灵”,踏春之际,不妨到井陉这几个地方,祭奠缅怀一下先烈的英魂。

洪河槽

洪河槽百团大战纪念馆位于井陉县西北部深山区辛庄乡境内,距县城四十公里。

年8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坐镇井陉县洪河槽,指挥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平定段的破袭战。

纪念馆旧馆主要包括聂帅所住小四合院、军民共用石碾石磨、聂帅送孤处纪念碑、防空地道等部分。该馆由李化瑞等六位老人于年3月创建成立,为全国第一家民办战史展馆。展出包括聂帅居室、聂帅生平事迹、聂帅用过的的桌椅、油灯及日本友协等中外贵宾来访摄影等内容。新馆陈列着担美穗子用过的扁担、荆筐,民兵制造的吊雷、石雷,妇女做的军鞋及近年来美穗子等日本友人多次来华,慷慨捐助的照片、实物等。年,洪河槽百团大战纪念馆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被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年被选为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基地之一。

洪河漕村里有座“百团大战美穗子获救井陉·都城友好纪念馆”。

它的由来是这样的,大战前夕,我军在攻占新井火车站时,顽固的守敌向新井火车站猛烈炮击,将火车站日方副站长加藤清利及其妻炸死,我军战士将他们的两个女儿从废墟中救出,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听说之后,聂荣臻当即命令将这两个孩子送到军区指挥所,也就是洪河漕村。后来考虑到当时的战事很激烈,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有不少困难。聂荣臻决定找一位最可靠的老乡,这两名日本孤儿送往石家庄的日军兵营。事隔40年后的年,《解放军报》上发表了一篇《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日本《读卖新闻》社奇迹般地找到了当年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才得知妹妹医院里去世,姐姐美穗子后来辗转回到了日本。1980年秋,美穗子应聂荣臻邀请来华访问,她眼含热泪,以额触聂荣臻那双温暖的大手,表达她深深的感激之情。

“百团大战美穗子获救井陉·都城友好纪念馆”纪纪念馆墙上的一段话,摘自《聂荣臻回忆录》。“在战役开始的前几天,我带着一个精干的指挥班子赶到了前线。我的指挥所设在井陉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里,这个小山村叫洪河漕……”

聂荣臻住过的土炕屋里还有防空洞防空洞聂荣臻在这里送别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小里岩

小里岩村为百团大战期间聂荣臻指挥所之一。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大举破击正太铁路战役预备命令”。聂荣臻司令员的晋察冀军区前线司令部,便进驻了小里岩村。在战役开始的前几天,指挥所转移至洪河漕。

小里岩村是井陉县西部山区辛庄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全村只有百余口人。这里有一片全国最大的百团大战纪念碑林。

小里岩碑林

走进小里岩村,一眼就看到村南山上依山而建、气势宏伟的碑林。站在山脚仰望,由数百幢石碑组成的碑林极为壮观。这是小里岩举全村之力、历时十余载、耗资数十万元建成的堪称全国最大的百团大战纪念碑林,就是为了纪念当年聂荣臻元帅曾在此扎营指挥百团大战。

沿山坡拾级而上,身边这些大小不一的石碑就像一首无声的颂歌,歌颂着那些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洒热血的英雄儿女。如今,纪念碑林已经有余幢石碑,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乏驴岭

乏驴岭,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井陉古县城)西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有“欲取娘子关,必占乏驴岭”之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北军原杨虎城部38军17师阻击日军的“血战乏驴岭”之役,就发生在这里。

年10月11日至10月19日,国民革命军第38军17师在师长赵寿山带领下,在乏驴岭一带与日军展开殊死拼杀,在日军飞机、大炮、毒气弹配合两个联队的攻击下,赵寿山临危不惧,亲率官兵手持“汉阳造”、土手榴弹、大刀、石块等极其不对称的落后武器,与日军浴血鏖战九个昼夜,终因伤亡过大,弹尽粮绝,致阵地失陷。全师之众,仅剩2多人。

17师乏驴岭战役指挥所

阵地失守后,赵寿山被迫下令撤退,悲愤交加,忧心如焚,须发一夜全白,那一年,他43岁。

这个部队士兵大多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20岁,可惜他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悲壮牺牲,为国捐躯,埋骨异乡。此战过后,陕西户县几乎“家家设灵堂,户户挂白沙”,祭奠战死的亲人。

许多年中,一九三七年乏驴岭战斗似乎沉落于历史长河,不为人知。其实,每年清明,都有村民自发为阵亡的烈士烧钱挂纸、祭奠烈士,没有墓碑,没有烈士名字,只有发自内心的守候。

挂云山

挂云山风景区位于井陉县东北部,距石家庄市20公里,素有小泰山之称。东望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西顾为莽莽苍岩的太行群峰。挂云山西峰称青泉观,又称观日峰,是登高观日出的绝佳之地。山顶建有三皇五帝庙,连心桥,祭烈台,烈士纪念亭。

年9月,我八路军左翼纵队司令员熊伯涛率部破袭正太铁路的井陉段,司令部设在挂云山下的三峪村。任务完成后,主力部队向北转移,日伪纠集重兵尾追,我军中队长李鸿山、区妇救会主任吕秀兰奉命在挂云山设伏,掩护主力部队转移。数千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军阵地发起猛攻,我军伤亡严重,中队长李鸿山壮烈牺牲。战斗到最后,独守狼垴的战士李芳芳子弹打光后拉响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2岁的吕秀兰和第三中队战士康英英、炊事员刘贵子、区公所助理员康二旦、少先队员康三堂和李树祥在主峰玉皇顶和南天门眩晕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跳崖殉国。

烈士跳崖处烈士跳崖处

这次战斗,李鸿山等40多名同志壮烈牺牲。以吕秀兰为首的6位壮士跳崖殉国。

挂云山六壮士中最小的年龄仅15岁,他们与狼牙山五壮士同样英勇悲壮,他们和千千万万为抵抗侵略,战死沙场的英雄们一样,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深切缅怀这些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先烈们。

“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和平,我们要铭记那段艰辛的历史,同时珍惜眼前生活”仰望英雄碑,烈士浩气依然在。

苍松翠柏耸云间,烈士英魂永留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