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65集团军19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步师编制,是何来历?

年9月,侵华日军调集重兵对我晋察冀边区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在完成掩护任务后,派出6班负责殿后。班长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受领这一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

▲狼牙山五壮士

此战,6班执行任务坚决,牵制敌大量兵力,打退敌数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马宝玉五人宁愿纵身跳崖,也不愿当俘虏,史称“狼牙山五壮士”。及至年,“狼牙山五壮士”所在部队已发展为第65集团军19师,且为执行北方甲种摩步师编制的王牌主力师,该师是何来历?

19年6月,红一方面军第1军1师(罗炳辉、蔡树藩分任军政主官)成立,该师是以红军第7、9师和红22军军部以及第66师为基础组建而来的,下辖第1、2、团。红一师编成之后,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途中,红一师番号一度停用。

年12月,红一师重建,陈赓、杨成武分任军政主官,下辖第1、、1团。年8月,红一师改编为八路军第师独立团。10月,独立团扩编为八路军独立第1师。11月,独立第1师兼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

▲陈赓早年照

后续发展过程中,该部原辖个带有红军团血脉的部队先后调出,以至于后来的第19师辖内无“红军团”的局面。抗战期间,“红一师”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黄土岭等战役战斗。尤其是黄土岭歼灭战,一战击毙敌中将阿部规秀。

年10月,第一军分区改编为晋察冀军区冀察纵队第6旅(肖应棠、龙道权分任军政主官),下辖第16、17、18团。年月,该旅编为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4旅,军政主官未作调整,下辖第10、11团。同期,原第18团脱离第4旅建制,调入平北40团,并改称第12团。

▲“长城中队”战旗猎猎

第40团前身系组建于年1月的平北游击大队,后于同年4月扩编为游击第一支队。年,该部编入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正式番号为第40团。第40团虽说是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部队,可也带有陕北红28军的血脉。

第40团长期在平北地区坚持敌后抗战,歼敌余人。该团2连在猴儿山战斗中,以伤亡不到0人的代价,歼敌余人,被军区授予“英雄长城中队”的荣誉称号,奖旗由徐向前亲笔题写。

▲郑三生(原第19师首任师长)

年11月,第4旅调入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并改番号第22旅(许城、史进前分任军政主官)。年2月,华北军区野战军第8纵队22旅改称第65军第19师(郑三生、史进前分任军政主官),下辖第团、团、团。

解放战争中,第19师及其前身部队先后参加了张家口、绥远、清风店、石家庄、保北——平津、太原,解放大西北等战役战斗,歼敌.9万人。华北人民感念第19师的不朽功勋,特赠予其“威震华北”大旗一面。

▲抗美援朝旧照

0年12月,第19师组建师属炮兵团(该团曾使用炮兵第57团番号)。1年2月,第19师随军入朝,先后参加第五次战役、涟川阻击战、开城保卫战等战役战斗,毙、伤、俘敌人,打出了“英雄的开城保卫者”的赫赫威名。

年10月,第19师自朝鲜回国,驻防河北宣化。11月,第19师奉命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98团。年9月,师属坦克自行火炮98团调归坦克7师建制。此后多年,第19师无论是战备训练还是支援地方,都发挥了主力师的带头作用。

▲年国庆大阅兵

年10月,第19师抽调骨干力量,参加了建国5周年国庆大阅兵。年百万大裁军,第19师作为第65集团军的王牌主力师得到保留,并执行北方甲种摩步兵编制,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第团;

第团;

第团;

炮兵团;

坦克团(以坦克第6师22团团部及1营和守备第1、第4师坦克营为基础组建而来);

高炮团(前身系原军属高炮团、第19师高炮营)。

进入九十年代,摩步第19师矢志强军、屡创佳绩。年,第团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基层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年8月,摩步第19师迎来了五十万大裁军,体制编制调整如下:

第团撤销;

坦克团改建为装甲团。

经调整,摩步第19师换羽新生。自年始,摩步第19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记录:连续八年入选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年,摩步第19师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让世人一睹“红一师”的风采。

▲“红一师”纪念徽章

军改前夕,摩步第19师的血脉“一拆为二”:

以第团、炮兵团为基础,整编为轻型机步第19旅;

以第团、装甲团为基础,整编为机步旅。

这里需要多说一点,机步旅是大军区时代我军的重点建设对象,机械化、信息化、合成化水平高。机步旅与师级建制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取消了团级建制,指挥高度扁平化,编制人员大幅度缩减的同时,战斗力得到了提升。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英模单位“红一师”

年2月,北京军区撤编,机步19、旅随军转隶中部战区陆军。年4月,机步第19旅转隶中部战区陆军第8集团军,改称合成第×旅。机步第旅则留在了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建制内,改称合成第×旅……

参考资料:

[1]《华北军区野战军雄师之威震华北的“红一师”传奇》(朱晓明·〈党史博采〉);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军史沿革》(君威·〈军事史林〉);

[]《“红一师”部队:教育理念转变见新招》(解放军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