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军马的嘶鸣声,一支由骑兵组成的警卫连回到了22军分区的驻地。这支骑兵部队装备精良,各个头顶钢盔,轻机枪、冲锋枪,要啥有啥。

可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支威武的部队在刚才的战斗中竟然一枪未放就逃离了战场,此时他们负责护送的党政干部还在和敌人浴血奋战。

连长匆匆忙忙地向军区领导的屋子里跑去。“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冀东代表团到他们的驻地了?”领导一脸疑惑地问道。

“首长!出事了,冀东代表团被一伙土匪伏击了,看上去至少得有一千人!”警卫连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什么?被土匪伏击了?那你们为啥不跟他们一起战斗!”领导的眼睛瞪得像个灯笼,他不敢相信这消息是真的。

“敌人太多了,我们抓紧跑回来报信啊首长。”警卫连长还在试图为自己辩解。

“孬种!报信用得着全连都回来么?我看你就是畏战!来人!把他们全都关起来!”领导一想到冀东代表团还在和数倍的敌人对抗,急得在屋里来回走动,他急忙派出两个团火速去增援。

敌人眼皮底下的会议

年,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国共内战正式爆发,国民党军虽说武器装备、兵员数量、后勤补给方面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是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军队被湮没在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经过我军长达一年的艰苦奋战,冀热辽地区已经正在向由利于我军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战略部署,讨论接下来的作战事宜,我党决定在这一地区召开党代表会议。

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政委程子华决定将会议的地点定在林西,毕竟这个地方基本上位于军区的中心,各个代表团比较容易到达。

由于冀察热辽军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晋察冀军区,总司令是开国元帅聂荣臻。后来晋察冀军区抽调了一部分干部支援东北。

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晋察冀军区已经发展到了6个纵队、6个独立旅一共十多万兵力。但是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迅速占领了承德、张家口等大城市。

晋察冀军区下辖的冀热察、冀热辽两个二级军区与晋察冀军区割裂,大军区被分割成了多个小军区。虽说前期形势非常不利,但是我军通过运动战、游击战的形式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这两个二级军区也合并为了冀察热辽军区。

由于和国民党军经过了一年多的交战,我军这一地区的编制、部署都比较混乱,所以党中央决定召开一次会议,对军队进行统一部署。

这次会议计划在年4月2日召开,共有11个代表团共计两百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冀东代表团有13名代表,加上警卫人员一共72人。

冀东代表团团长苏林燕,副团长李中权整装待发,但是突然接到命令,总部拨发给了冀东军区一万发子弹用来以后攻打秦皇岛,当时所有部队都有任务在身,李中权只好让原本计划和自己一起去开会的警卫连接收这批弹药。

但是这也就意味着负责保护代表团安全的警卫人员人数不足,就这72人还是东拼西凑,从冀东军区总部临时抽调的,其中还包括通讯班。

而冀东代表团所行走的路线要经过一段敌占区,而林西的附近就驻扎着国民党的一个师。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冀察热辽军区虽然总体上已经稳定,但是这一地区匪患严重,这群土匪甚至比国民党正规军还要可怕。

他们对当地的地形非常熟悉,神出鬼没,没少祸害当地的老百姓,我军多次组织部队进行清剿,但是土匪就像蟑螂一样,除不净。

李中权对这次行动表示担忧:“要不我们等等再出发吧,警卫连回来我们再走也不迟。万一真的遇见了敌人,我们一行人牺牲是小事,我党的重要文件极有可能落入敌人之手。”

苏林燕沉思了片刻,还是决定铤而走险:“现在我军势头正盛,军区召开紧急会议,说明要商讨的事情肯定很重要。不能因为我们几个人耽误了整个战局,况且我们干革命这么多年,无时不刻都处于危险之中,该冒险时还是要冒险的。”

李中权觉得也有几分道理,于是72人便离开了冀东军区的驻地,向林西行进。这一路上还算平静,并没有遇见国民党军或者是土匪。

各个军区的代表齐聚林西,这些人个个都是我党的骨干,不仅身经百战,而且对党更是绝对的忠诚。为了革命,大家已经分开了许久,难得有机会见面,互相都非常热情。

会议中,政委程子华转达了上级的指示,由于冀察热辽军区靠近东北,所以将冀察热辽军区划给了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并肩作战。

两个部门的合并涉及到很多复杂的人员调动以及统一指挥的问题。林西会议整整开了一个多月,所有工作基本已经确定,各个代表团也都返回了自己的驻地,向下传达会议的精神。

李中权和苏林燕带领的冀东代表团也都收拾好了行李,准备返回。由于来的时候,一路畅通无阻,整个代表团也没向上级申请增派警卫人员。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一场灾难正在向他们靠近。

柴胡栏子村!需要支援!

冀东代表团一路上东躲西藏,非常疲惫。到了晚上,一行人正好来到了22军分区的活动区域。于是大家一致决定,在22军分区休息两天,然后再赶路。

苏林燕找到了当地的民兵队长,民兵队长非常热心地将代表团带到了22军分区的总部,分区司令见到代表团后,亲自出门相迎。

当天晚上,总部机关改善伙食,炊事员忙里忙外,准备了好几个菜。李中权和22军分区司令曾经是老战友,见到老朋友的到来,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

吃完饭后,代表团还和总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连欢,场面非常和谐。两天过后,苏林燕便带着冀东代表团踏上了行程。

22军分区司令还亲自抽调了一个骑兵警卫连,共多人护送代表团回驻地。这个警卫连装备非常好,平时是负责保护总部机关的,指导员和连长也都是从抗日战争中走出来的老革命。

由于队伍里多了多个装备精良的保护神,代表团们接下来的行程总算不用提心吊胆,一路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着各自的日常生活。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傍晚,当时代表团和警卫连已经来到了一个叫做柴胡栏子的小村庄,苏林燕和李中权决定在老乡家里住一晚,第二天继续赶路。

但是柴胡栏子是个小村庄,整个村子也就三十多户,百姓们见到解放军后非常热情,拿出了家里攒下的一点白面招待他们。这些人都是政治觉悟很高的党员,怎么可能吃老百姓宝贵的白面,每人吃了几个粗面窝头就准备休息了。

这时候问题出现了,全村就这么几间老旧的土房,怎么能住下这么多解放军。天无绝人之路,村民说大概两公里外有个彩凤营子村,那个村子比较大。

由于这两个村子离赤峰比较近,当时国民党93军的一个师就驻扎在赤峰,虽说“灯下黑”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仍然要提高警惕。

于是苏林燕提出,让22军分区的骑兵警卫连今晚驻扎在彩凤营子,这样既解决了房屋紧缺的问题又能使部队分散开,更有利于感知不利情况。

苏林燕还说:“一旦发生情况,两队人马可以相互支援。”骑兵警卫连长答应得非常痛快,于是带上武器装备奔赴了彩凤营子。

柴胡栏子附近大批军马在徘徊的景象被白金辉手下的一个斥候发现,马上回去进行禀报。白金辉是当地无恶不作的土匪,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帮着日本人做事,日本人被赶走之后,带着一众手下落草为寇。

白金辉很早之前就和我军结下过梁子,多次带兵袭击我军的后勤部队,抢走了大批的军用物资。由于当时我军忙于和国民党军队交战,没时间处理这伙土匪。

白金辉得知柴胡栏子有情况后,命令手下去村子里抓个舌头问问情况。被抓住的村民屈服于白金辉的淫威之下,说出了村子里有解放军的消息。

白金辉也是个精打细算之人,他知道就凭手下这点人马,一直当土匪也不是个事,更何况兵荒马乱的,老百姓们没油水可刮,军队的东西又越来越不好抢。

为了给弟兄们谋条生路,白金辉决定带着0多号人投奔国民党第93军暂编22师。但是自己是绿林出身,又当过汉奸,国民党军不接受怎么办?

于是白金辉决定消灭柴胡栏子驻扎的72名共产党员,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够活捉一两个当官的,以此作为加入国民党的“投名状”。

白金辉部倾巢出动,0多人趁着夜色向柴胡栏子围去。李中权做事非常谨慎,尽管这一带地广人稀,但是他依然布置了不少明哨暗哨,还在村子里构筑了很多防御工事。

事实证明,战争年代时刻保持警惕是一个合格的军人该有的基本素养。这些工事为代表团成员争取了不少时间。

哨兵借助月光发现了一团不断靠近的黑影,随着黑影不断靠近,步枪的轮廓开始逐渐显现,并且能清晰地听见战马的嘶鸣声。

“对面的同志!你们是那部分的?”站岗的哨兵隔着老远就开始大喊,但是这批人马并没有回应他,哨兵马上意识到,来者不善。

土匪们率先开枪,哨兵没来得及躲避,当场阵亡。苏林燕、李中权被枪声惊醒,马上跑出来加入了战斗。

土匪装备精良,不光有轻机枪,还带来了迫击炮,而代表团们只有通讯班有一杆步枪,其他人全部装备的是手枪。

按理来说听到枪响彩凤营子的骑兵警卫连应该在一刻钟之内就赶到现场,但是苏林燕和李中权却迟迟看不见援军。

土匪的火力太猛,代表团已经有多人负伤,白金辉见只有70多个共军,于是下令抓活的。苏林燕带领部队击退了好几次敌人的进攻,并且手里的弹药已经不多了。

此时代表团唯一的希望就是驻扎在两公里外的骑兵警卫连。如果他们此时能出现在敌人的背后,这伙乌合之众将会阵型大乱。

骑兵警卫员临阵脱逃

李中权也看出来土匪们是想抓活的,于是告诉大家一定要节省弹药,敌人近了再开枪,争取“一颗子弹杀死一个敌人”。

白金辉恼羞成怒,命令手下架起迫击炮,朝着代表团修筑的工事一顿乱轰,几间民房被炸塌,炮火点燃了一堆干柴,火光让代表团们的位置更加明显。

“赶快打开一个缺口,谁先冲出去谁就去彩凤营子报信。”李中权声嘶力竭地喊着,大家齐心协力,总算掩护一个骑兵战士冲出了包围圈。

这名骑兵战士飞一样的向彩凤营子村奔去。但是到了村子里之后,发现拴在外面的马匹全都不见了,警卫连早就已经不见了踪影。

经过和村民询问才得知,原来警卫连长在听到枪声后,也派出了一名战士前去侦查,但是看到敌人太多,于是就下令撤退了。

“撤退了?这不是临阵脱逃么?这是要进军法处的!”这名报信的战士已经情绪失控,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杀了回去,和战友们并肩作战。

当大家得知警卫连一枪未放就逃跑的消息时,气得脸都绿了。苏林燕却始终保持冷静,带着两个战士把所有的资料都烧毁了,通讯班在向军区发送最后一条电报后,电报机也被砸毁。

即使这72名代表团员全部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但是在面对十几倍的敌军时,依然感到力不从心。

在后来的战斗中,苏林燕一直战斗到了最后一颗子弹,最终身中数弹倒在了血泊中。身边的几个战士也已经负伤不能再继续移动,为了不被俘,纷纷给自己留下了最后一颗子弹。

李中权的情况好些,被多枚子弹击中,但是在几个战友的掩护下已经成功突围。但听说苏林燕已经壮烈牺牲时,他抑制不住悲痛的心情,哭了出来。

但是后面的敌人一直紧追不舍,身边的战友不断的中弹,李中权被艰难的爬在马背上,血液从马鞍上不断的滴下。

李中权和幸存的战士们骑着马一直在朝着冀东军区的方向狂奔,和土匪们的距离越拉越近,土匪们在后面不停的开枪,但是枪法很差,没有一枪命中。

突然前方传来了清脆的枪声,李中权抬头一看,原来是冀东军区的骑兵来了,他们吹着冲锋号向土匪冲去,这才是我军骑兵该有的样子。

原来冀东军区在接到电报后第一时间就挑选了状态比较好的马匹前来接应代表团,这些战士也都是各个连队的精英,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这伙追击的土匪见到解放军的援军赶到,调转马头就想逃跑,但是依然被我军追上歼灭。

柴胡栏子事件一共造成了我军22名骨干阵亡,其中包括苏林燕在内的5名高级军官,如果他们能够活到建国之后,至少也是少将级别。

这件事马上传遍了冀热辽军区,军区马上申请清剿这一代的土匪。在我军多个部队的联合围剿之下,白金辉部在草原上到处流窜,在加入国民党军队之前,就被我军围歼。

毛主席听说白金辉部被歼灭之后,非常高兴,对剿匪部队的效率感到非常满意。了解完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毛主席问了前来汇报工作的军区代表:“那个骑兵警卫连现在在哪?”

“他们现在被关在22军分区的军法处。”

“事情调查清楚之后,这个警卫连的连长和指导员全部枪毙,其他战士记大过一次。”经过军法处的审讯之后,连长和指导员分别领取了属于自己的精致“花生米”,这次事件总算告一段落。

解放战争中有多少英勇无畏的战士,想想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这些革命烈士哪个不是将生死置之度外。

警卫连临阵脱逃不仅害死了22个战士,还将解放军的气节丢的干干净净,连长和指导员死有余辜。

后来经过漫长的治疗,李中权保住了生命,但是每当提起柴胡栏子事件时,他都会忍不住掉下眼泪,想起和战友苏林燕的点点滴滴,他会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名优秀的战士忠于革命,克己为公,跟随我党征战多年,立下不朽之功,最后却死于战友的抛弃,真是令人感到惋惜。

我是史海魅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