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酒渣鼻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8/9200016.html

年的8月,对驻守在华北战区的八路军队伍来说,绝对是一次空前绝后的灾难。因为就在这个时候,日军伪军对华北地区开展了惨绝人寰的“华北大扫荡”。

七万之多的日伪军,对着华北抗日根据地一万多八路军战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地“大扫荡”。在此过程中,凶残的日伪军把负伤严重、弹尽粮绝的八路军战士们逼上了狼牙山。本着“战斗在最后一刻”的原则,这场战争,最后以剩下的五位战士用尽最后一个手榴弹,为了不被日军俘虏,纵身跃下悬崖而告终。

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事实上,原本他们有生还的可能的。

狼牙山的地形复杂,日伪军作为一个外来侵入者,并不熟悉地形,而八路军战士们,原本是完完全全可以利用地形优势击退日伪军的这一波扫荡的。然而,这一切,都被一个叫赵玉昆的大叛徒给打破。

赵玉昆,河北省易县人,年出生,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出生起,就吃不饱穿不暖。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小知事的赵玉昆,做过很多种活计。挑水、杀猪、不管是什么活儿,只要能挣钱,能让他吃饱饭,他都肯干。甚至还参加过东北军,后又因为不服管教而选择了退出。

长大后的赵玉昆深知自己的性子,小时候穷怕了,生怕自己饿着,又因为干过各种各样的活计,受过各种各样的人的白眼,导致现在的他受不得管教与训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尊心强,又狂妄自大。

思来想去,赵玉昆决定,上山,做个土匪!劫贫济富也好,贪图享乐也好,总之,做个土匪总比做个屠夫好!

没过多久,赵玉昆因打劫地主、抢人钱财的行为就引起了“众怒”,被抓进了死牢。直到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各地接连失守,日军长驱直入,他也趁乱和牢里的其他人一起逃出了死牢。

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看到当时社会惨状的赵玉昆,心中愤怒,不管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打击日本人,他下定决心,联合一起逃出来的狱友,组建了一支一边劫富济贫,一边抗击日军的“华北抗日第七路军”。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的赵玉昆,也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脑袋一热就不管不顾做土匪的汉子。此时的他,不仅聪明有脑子,而且反应力极快。在他看来,仅靠自己还不够,必须去找几个厉害点的帮手,和他一起壮大自己的队伍。

此后,赵玉昆从地主那抢来钱财,绝不胡乱挥霍,专门用来置办武器,提升队伍的战斗力,与此同时,他听说在东北军做过连长的宋学义回到了家乡,便放低姿态,一遍又一遍的请求他宋学飞来做自己的军师。

要知道,宋学飞可是实打实的高材生,有了他,赵玉昆组织的这支小队伍在不缺钱又不缺智囊的情况下,很快就发展成了拥有三千人以上的大型抗日队伍。

与此同时,有一支“外来”队伍也来到了易县,即:孟阁臣率领的草莽抗日队伍。孟阁臣是个实打实的东北爷们,曾经是个连长。七月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孟阁臣这个连长,却只剩下了十多个兵。无奈之下,孟阁臣便在石板山上揭竿而起,带着十几个兵做了草莽抗日队伍。区区半年时间,十几人便发展壮大成了六七千人的大队伍。很快,孟阁臣的地盘,就扩张到了赵玉昆队伍所在的易县。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赵玉昆和孟阁臣的矛盾不可谓不是一天比一天大,仇恨一天比一天深。两支队伍大打一仗。结果自是不必说,赵玉昆惨败,而且,他本人也成了孟阁臣的俘虏。

事后,宋学飞为了救出自己的“司令员”(赵玉昆自封司令员),不得不请当时的河北游击队调解纠纷。

河北游击队也没有让他们失望,有了他们的介入,双方的纷争很快就停止。赵玉昆和宋学飞也在河北游击队的劝说之下,也正式地投靠了河北游击队,被命名为“第十路军”。而孟阁臣,也被任命为“第七路军”的司令员。

然而,即便如此,孟阁臣也没有安分。在此之后,孟阁臣带着他的“第七路军”,在易县附近一大块地方,不仅过不得八路军的苦日子,还经常打家劫舍,欺压良民,孟阁臣本人,又极其贪图享乐,由此,“第七路军”活脱脱的变成了一个土匪窝子。

年转眼就过半了,孟阁臣领导的这个“土匪窝子”,不仅受到了当地居民一次又一次地投诉,而且,还老是和赵玉昆所带领的“第十路军”抢地盘,又因为不满生活质量,还暗中悄咪咪的和日军“打打闹闹”,这下,所有人都忍不了!

年12月,晋察冀一分区的司令员杨成武,带领着1团、2团的2营,以及3团,先是以“整训”之名迷惑住了孟阁臣的“第七路军”,又以“老乡对老乡”的感情路线,收编了孟阁臣近五千人。剩下的两千多人,也投靠了赵玉昆所带领的“第十路军”。“第十路军”也发展壮大成为了五千人有余的庞大队伍。

赵玉昆见此情此景,高兴之余,也有点害怕,怕他自己有一天也会被消灭掉。毕竟,他和孟阁臣遭遇相似,经历相似,走的也是同一条路。如今,孟阁臣倒了,他会不会也有一天,倒在一分区的手下呢?

就在收编后的第三个月,也就是年的3月份,赵玉昆带领的“第十路军”,被正式改编为一分区的第五支队。赵玉昆任司令,宋学飞任参谋长,政委则是由杨成武派来的王道邦担任。而下面的三个团的团长,都是赵玉昆自己挑人担任的,可算是给了赵玉昆极大的信任。

可惜的是,即使正式地成为了第五支队,赵玉昆依旧难以忍受每天吃咸菜的日子。不仅如此,土匪出身的部下们也一样,无论王道邦和宋学飞再怎么做思想工作,再怎么训练,身上的土匪气依旧存在。经常做出一些与八路军军规相悖的事出来。

年5月,一分区计划安排了一场伏击战。就在所有人都耐心等待敌人靠近的时候,五支队二团,开枪了。这下可不得了,好好地伏击战,不得不成了两军的对打。赵玉昆自知理亏,接受了一分区的处罚,可心中的不满,确实越来越大。

事后不久,又有一场黄土岭伏击战,这回五支队二团没有提前开枪了,可是,他们却提前撤离了战场。原本明明可以拿下更多胜利战果的,少了这么多人,实在是没办法再继续打下去了。

连着两次,都是因为五支队犯下的错误,导致了整个战局的改变,一分区也因此白白牺牲了好一些战士。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决定,将第五支队改编成25团、26团。这下,赵玉昆心里更不舒服了。

让赵玉昆下定决心投敌的事情,是年的1月,赵玉昆知道了一件事,赵桐死了,而且是死在八路军的埋伏之下。

赵桐是原来的第五支队的司令员,赵桐和赵玉昆一样,也是抗战时期揭竿而起,并发展抗战队伍的出身。不同的是,后来赵桐做了第五支队的司令员之后,不辞而别,最后收到他的消息时,他已经在重庆做了“少将”,是彻彻底底的和八路军站在了对立面。于是,年底的时候,八路军伏击了赵桐以及其部下,赵桐死了。

这回,赵玉昆心中的悲凉被无限放大,思来想去之下,居然选择了投靠当时前来华北进行“大扫荡”的日伪军。

日伪军无恶不作,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如此下来,日伪军日常的吃食、生活水平等比之八路军好了不是一点半点。日伪军有了赵玉昆这个本地人,又曾经是五支队司令员的帮忙,自然是如鱼得水。

年8月,在日伪军队伍中站稳脚跟的赵玉昆,随着日伪军展开了又一次的大扫荡,也就是这一场战争,逼得一支八路军队伍上了狼牙山,可是,因为赵玉昆也对狼牙山的地形地势熟悉至极,八路军战士在狼牙山上也没讨的好,反之,打到最后的五位战士,用光了所有的武器也没能等到部队的支援,不愿意被俘虏,更不愿意投敌的战士们,只能选择跳下悬崖。

在此过程中,叛徒赵玉昆“功劳”首屈一指。

经此一役,八路军虽然遭受了重创,整体上却仍然扭转了战场上的局势。再后来,八路军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披荆斩棘。眼见着八路军的胜利就在眼前,赵玉昆自知不妙,居然又跑了!

逃跑之后的赵玉昆深知,自己不管是被日本人抓到,还是被八路军抓到,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最终,活不下去的他,无奈之下,选择了用黄豆烫伤面部,他以为,自己毁容了应该没人能认得出来。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年,公安局才在其他罪人的口中得知了赵玉昆的下落,并将他抓捕,实行了枪决。

赵玉昆,如果不是他自己胡乱猜想,又贪图享受,也不会走上反叛的道路,也不会到最后,成了历史的罪人。作为曾经和赵玉昆共事的宋学飞,一直忠心耿耿奋勇杀敌的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做了少将。党和国家肯定了他的付出,他也在人们的关爱下,安享晚年。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选择就会改变人的一生。但是,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应该忠于自己的祖国,维护祖国的利益,是我们的日常行动,更是我们的底线。

赵玉昆没有了底线,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