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参战
在20世纪50年代,刚刚建国的新中国为了保家卫国,不惜动员全国力量派出了中国人民 与美军作战。在英勇无畏的 血战三年后,他们终于击退了强大的美军,取得了 的伟大胜利。
年,此时距离 仅仅过去了四年,而曾经担任 总司令的彭德怀已经被授予元帅军衔,地位显赫。不过在国庆前夕,彭老总却亲自写了一封信,邀请一个 的班长来家里吃饭。在国庆典礼结束后,毛主席也邀请了这名 去丰泽园吃饭。一个 的班长,凭什么能让毛主席和彭老总都抢着请他吃饭呢?
这个身份特殊的 班长叫做雷保森。他是 24团9连4班的班长。而之所以他能够以班长的职务得到毛主席和彭老总的赏识,是因为他在抗美援朝中作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甚至被评为了“特等功臣”。
雷保森是年才加入解放军的,他在入伍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他跟着部队一路解放了全国的大片土地,不仅提高了军事素质,而且立下了不少战功。入伍仅两年,雷保森就成了部队里的 机枪手,平时的训练科目表现也表现得非常出色。因此在上级抽选人员赶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时,雷保森 个带头举手。
年10年,雷保森如愿以偿,成为了光荣的 一员,并跟随大部分入朝作战。在解放战争中,雷保森已经立过了二等功,因此这次他给自己树立的目标,最少也是一等功。在战场上,雷保森凭借 的火力操控能力一次又一次地在敌军的冲锋下守住了阵地,而他很快就成了全团的榜样。
年1月,美军不甘心此前的战事不利,决定集中优势兵力,猛攻 防守兵力较少的薄弱点。月,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已然打响,此时雷保森带领9连4班的战友驻守于七峰山的高地。
宁死不屈
经过这段时间的交战,雷保森也注意到了美军坦克的难以应付。他的机枪对付那些步兵冲锋单位很有效果,火舌所掠过的地方基本不会留下一个敌人,但机枪对于配备了厚重装甲的美军坦克来说,未免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该如何对付美军的坦克呢?雷保森这段时间里一直为此苦思冥想。
所幸,当时我军已经配备了火箭筒这种反装甲武器,只不过这在部队里还是个稀有的武器,会用的人不太多。为了掌握对抗美军坦克的办法,雷保森仔细钻研了火箭筒的使用方法,并初步积累了一些心得。然而,年月,美军已经向他所在的阵地发起了进攻,大量美军坦克蜂拥而上,直冲高地。
此时雷保森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前作战,他带着其余8人准备对来袭的美军坦克发起反击。当美军坦克一辆辆地行驶到前线,雷保森大吃一惊,光是来进攻高地的美军坦克就有12辆之多。不过,形势已经来不及细想了,雷保森很快就装备好火箭筒,又喊来一名战士当观察员,开始向美军坦克轰击。
所幸,由于雷保森眼力极好,再加上他进行过短期训练,因此他的火箭弹准确率很高,一声巨响后,带头的美军坦克被炸断履带,无力前进。雷保森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战机,立刻让战友们拿着反坦克手雷袭击美军坦克,在战士们的围攻下,带头的美军坦克很快就成了一堆废铁。
此时,后方的美军坦克不甘示弱,一边加大马力冲来,一边发射着坦克两侧的机枪。此时雷保森发挥了火箭筒灵活作战的特点,打一炮就换一个地方,让美军坦克被打得晕头转向。在雷保森的带领下,9连4班的战士们在短短5分钟里击毁了11辆坦克以及1辆军用吉普,大获全胜。
然而,七峰山的美军惨遭失败后,顿时恼羞成怒,竟然派出了更多的部队来围攻雷保森的阵地。由于敌众我寡,雷保森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了,而他自己在弹尽粮绝后,为了不被俘虏,竟然直接跳下了悬崖。
得到嘉奖
这场七峰山血战的战况被我军上级知晓后,立刻作为经典战斗事例传播到全军。人们都不禁为雷保森高超的战斗意识和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到敬佩不已。为了纪念雷保森做出的贡献,上级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追悼会,还追授他“一级战斗英雄”以及特等功的荣誉。
不过,26军的政委李耀文在调查雷保森事件时得知,后来我军曾经派人去雷保森跳崖的地方搜寻,但并没有找到烈士的遗体。李耀文认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也许雷保森本人并没有在跳崖中身亡,当年名震全国的狼牙山五壮士,大部分也在跳崖后幸存了。
于是,在李耀文的推动下, 开始寻找雷保森的下落。除了在朝鲜当地走访调查,还在国内的媒体上寻找他的信息。幸运的是,年,这位立下特等功的战士在一个招待所里被找到了。
原来,雷保森跳崖后,侥幸落在了朝鲜村民的柴薪堆里,并且被路过的村民发现,医院里。半年后,身负重伤的雷保森才初步有了自理能力,但此时 已经快打完了,他的身体也无法继续作战,于是雷保森被朝鲜送回了中国,在老家的招待所里当服务员。
而由于雷保森极为低调,因此身边的人都不知道他就是那位特等功臣。若不是朝鲜方面提供了回国 的信息,可能这个秘密就会被雷保森一直保守下去了。得知部队的一级战斗英雄被找到后,上级部门立马将他调回了部队,担任26军警卫营一排排长。
而雷保森的事迹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轰动,这也是毛主席和彭老总都抢着请他吃饭的原因——他是一位 的英雄,无论是战斗能力还是军人品格,都是无可挑剔的上品。后来,65岁的雷保森由于身体原因光荣退休,度过了安享的晚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