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李道钊(现代)
文章类型
历史文化
字数
,阅读约4分钟
年,5名八路军战士在河北易县狼牙山与日军英勇作战,最终宁可跳崖投降。这段历史早已家喻户晓。鲜为人知的是,18年后的中国南方,还有一个与狼牙山五壮士极为相似的英雄故事,那就是“镬盖山六壮士”。
“镬盖山”位于广东省恩平市大田镇浪堤以东,海拔多米。巍峨耸立,雄伟壮观。山顶较平坦,地势突出,高约1米,犹如锅盖(注:粤语中“镬”意为“锅”),扣在地上,故称“镬盖山”。
年4月,解放军粤中纵队,独一团,二支队,五团和恩平县民主政府等驻守浪底墟的军官干部,积极准备接管地方政权。
但南逃的国民党残敌垂死挣扎,派出余人,由广东省第十区保安司令李江,广东省第2师第1师和恩平县警备队率领,于7月8日大举进犯浪底解放区。
这一天早上7点开始,锅顶哨兵通过打竹帽,摇红旗,鸣枪等方式掩护敌情,发出多次战斗信号。
有关领导命令红星五连副排长吴宽带领28名战士立即出发,抢夺炒锅盖山。唯一团,第五团等部官兵到鲁北关河村郊区守卫,严密封锁石鼓井。浪地区队登上山南侧的尖塔,配合一排战友坚决阻击敌人。
登上镬盖山后,吴宽等人分成三个战斗小组,埋伏在树林草丛中迎敌。这一天是龙堤集市的日子。锅盖山正下方的石鼓,是恩城等地经过龙堤市场的必经之路。
9时许,经过补足,部分潜入集市人群中的敌军跳到石鼓井,爬上了右侧的一座山。
当他们进入步枪有效射程时,吴宽下达命令:“战斗!”战友们突然杀掉了一群敌人,敌人立即回到山下。
随后,敌人又在猛烈火力掩护下,从南北两路夹击山体,企图分割包围粤中纵队,各个击破。但粤中纵队官兵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改变了战术。他们机动灵活,进行转移,使敌人晕头转向。但由于力量悬殊,敌人很快就突破了防线。吴宽带领战友奋起反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粤中纵队3名战士负伤。
同时,敌人多次向山下石鼓井发起进犯,均遭到粤中纵队其他部队的顽强抵抗,击毙敌官兵20余人,取得初步胜利。
敌人摸到钉子后,改变进攻方式,派部分小分队前往镬盖山北部的勾拉山。他以重,重机枪等主要武器,猛烈攻击粤中纵队唯一团和五团的阵地,牵制了粤中纵队的火力。同时架设一批60门炮,迫击炮等重武器,先轰击镬盖山,然后兵分三路向山上进发。双方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2时许。
这时,驻扎在郎地市场的军民和乘市场的百姓,都纷纷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随着作战任务的完成,我军也分批撤离战场,只有吴宽等少数战士留在阵地进行最后转移。
此刻,敌人乘虚而入。其主力越过石鼓井,进入坪山村追击岳中纵队。另一个敌群爬上镬盖山顶向我们进攻。
当吴宽和战友们撤到山下竹坑尽头时,已被山上和附近的敌军重重包围。情况极其危险。
敌人先用利诱手段软化粤中纵队,威胁其投降。在它没有效果之后,它就用强大的力量攻击。
这时,吴宽,关森,苏周,吴农,谭志,关华等聚在一棵竹子下,商议对策。
吴宽说:“全国人民的解放就要到来了,我们宁死不屈,也不愿被敌人俘虏,一把枪,一颗子弹都不肯交给敌人!”
吴农等人流着泪说:“我们是患难与共的战友,至今不求同,日日生,希望死在同时,为人民死而无悔!”
战士们纷纷表态后,除两枚手榴弹外,其余武器和其他补给全部粉碎,准备用生命迎接新的战斗。
傍晚,敌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搜索。这时,粤中纵队的6名英雄战士站了起来,手挽手,肩并肩,脚踏大地,仰望苍穹。关森身先士卒,高喊:“我们忠于革命到底!”“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席地而坐,形成梅花图。
片刻,吴宽一声令下引爆了手榴弹。顷刻间,口号声,手榴弹爆炸声汇成巨浪,震撼祖国山河。粤中纵队5名战士当场牺牲,管华重伤后获救。
英雄镬盖山六壮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压制苍穹的壮歌。
历史上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邓小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