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故事,更是被他们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感染,因为他们的事迹被写进了教科书,成了全国小学语文课中的一篇必读课文。殊不知在狼牙山直线距离不足70公里的老帽山,同样有着类似的悲壮故事,六位抗日勇士,像五壮士一样,宁可牺牲也绝不屈服于日军。他们就是——老帽山六壮士。
★情况紧急临危受命,新兵战士初战告捷★
老帽山是坐落于十渡村与马安村之间一座险峻的山峰,位于公路的西侧。自7月7日卢沟桥炮声后,揭开了十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派出得力干将到平西,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这里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最前沿,也是插入日本关东军华北统治地区的一把利刃,这样也就被日本侵略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因此他们不惜重兵一次次地进行扫荡。
年4月中旬,盘踞在房山南窖据点的多日伪军携带数挺轻重机枪、数门迫击炮,从霞云岭方向向十渡进军,企图袭击房涞涿联合县县委、县政府及部队指挥机关。当时,冀中十分区27团也在十渡一带活动,不过团部在西庄,只有一个新兵连驻扎在十度。领导当机立断派了一个排士兵在老帽山下一座俯临河滩的小山头阻击敌人,掩护中共县委、县政府、八路军指挥机关和群众转移。
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在组织训练率先到达的八路军战士们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在树林里、灌木丛中和巨石旁静静的趴着形成一个包围圈准备埋伏敌人。第二天拂晓,多日伪军熙熙攘攘的沿着山谷小溪从马安方向袭来。在敌人大部队进入伏击圈时,在排长的一声令下战士们立马开始射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匆忙逃窜,最终留下十几具尸体在河谷。初战告捷让大家都斗志昂扬,在排长的鼓舞及安排下,重新布阵准备迎接敌人的再次进攻。
★可恶汉奸引路偷袭,我军战士腹背受敌★
被打退的敌人重新组织了队伍,仗着人数多以及装备上的优势,以轻重机枪作为掩护,再次向山口发动进攻。我军战士在排长安排下分成数个小组,分别占据山头和山腰间的悬崖,通过地理优势居高临下再次把敌人打退。恼羞成怒的敌人多次强扑我军阵地,一次次冲上山坡,但我军战士也是愈战愈勇,牢牢坚守着阵地。
老帽山六壮士牺牲地这场焦灼的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阻击掩护任务也基本完成了,正当我军战士准备从阵地撤离时,不料背后却响起了枪声,我军头上居然出现了敌人。原来,是敌军在正面战场屡屡失败,无法打开局面的时候,可恶的汉奸队发现我军阵地的防御漏洞,即北侧山峰最高处并未设防,于是就引导日军的一个小队,偷偷的爬上我军阵地背后的制高点,这一情况也让我军处在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寡不敌众惨遭围困六名战士悲壮跳崖★
我军战士在排长的带领下且战且退,经过一番激战,大部分战士都已安全撤离阵地,但是掩护部队撤退的六名战士却处于敌人的包围圈中,而且处境越来越危险。不但山上的敌人步步紧逼,山下的敌人也利用轻重机枪的火力压制往上冲,在敌人包围圈的压迫之下,他们逐渐退至老帽山的山顶。
最后子弹和手榴弹耗尽,战士们就用石头向下砸,最终实在退无可退,面前是敌人,背后是悬崖。日军为了活捉六位战士并为开枪,幸存的战士们互相看了看,誓死不愿当俘虏,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一起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日伪军在六壮士牺牲后闯进了十渡村,发现扑了个空,气急败坏,就放火烧了村里的多间房子,向五合方向撤走了。日本人退了以后,村干部带着民兵一起寻找跳崖战士的遗体,找到了以后埋在铁路大桥北边一块地里面,当时也不知道姓名,也没插牌子。
年2月26日,共青团房山县委和十渡乡党委、政府,在老帽山建立了“老帽山六壮士纪念碑亭”以表达人们对六位无名烈士的怀念之情。原中共房山县委书记李永芳题词:“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六壮士永垂不朽!”碑文写到:“年春,我八路军六壮士在老帽山阻击战中,与日寇英勇搏斗,弹尽后宁死不屈,跳崖就义。特建此碑,以志纪念。”
直至最后,我们依然没有知晓老帽山六壮士究竟是谁,但是我们永远记得他们的悲壮故事。
这座纪念碑,篆刻的是英烈的忠魂,是中国人的脊梁,更是不朽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