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开狼牙山,看看时间不到中午,决定去易水湖景区看一看,然后再决定是去清西陵,还是去紫荆关?狼牙山距离易水湖有六七十公里,路在山坡河谷间穿行,因刚下过雨,群山如洗,河水飞溅,景色宜人。然而,行了十几公里,随处可见的滑坡、落石、漫水,让我紧张了起来,每过险要地带,都需仔细观察才敢通过。易水湖实际上大水库,夹在群山之间,景色看上去不错。可惜因为刚下过大雨,景区也封闭了。这时有两个选择:要么东行,去清西陵游玩,晚上住易县;要么西行,去紫荆关,晚上住涞源县。伴游的小朋友说,阴雨天游清西陵阴气重,不如去紫荆关。二、从易水湖到紫荆关不是很远。从东边看,紫荆关在一座陡峭的大山上,估计不下千米高;沿着盘山公里上行,一路大卡车很多。快到山顶的时候,堵车了。下车到前面观看,但见一堆塌方下来的土石,堵住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路面,一群工人正在用挖掘机请理,其中有两块从山峰上滚落的巨石,约有十几吨重,看着就让人胆寒。过了山顶,就是紫荆关。紫荆关属于内关,是华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又称蒲阴陉,位列太行八陉之第七。其关城依紫荆岭、傍拒马河而建,极为险要。现在虽然只剩下了断壁遗垣,但观其大致的轮廓,犹能想象它当年的雄姿。三、紫荆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正统十四年(年),明军在土木堡战败,英宗皇帝被鞑靼军队俘虏。鞑靼太师也先准备借护送英宗回京之名,杀进北京城,可又担心八达岭居庸关防守严密,不能通过;所以他听取投降宦官喜宁的计谋,在大同虚晃一枪,率军向东打下蔚县,经涞源直扑紫荆关。明军初始认为紫荆关属于内关,敌军不会轻易来攻,所以虽有所防备,但兵力比较薄弱,守卫不甚严密。也先突然领兵来到关下,守备都御史孙祥与都指挥韩清仓促迎战,血洒疆场,丢失了关城。鞑靼军队趁势冲出太行山,经房山良乡,直抵北京城下;并分出两路兵马,一路去昌平攻打居庸关,一路到密云攻打北古口,试图拿下它们,以做退路;但没有成功。后来,也先在北京城下被于谦指挥的明军击败,只得再次绕道紫荆关,逃回塞外。四、离开紫荆关,本想再去不远处的黄土岭,看一看八路军杨成武部设伏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之处;可雨又下了起来,而且天色将晚,只好赶往涞源县城。涞源县城没有雨,天气凉爽,穿着短衣短裤冻得受不了。这地方属于山腰谷地,海拔近千米,比易县县城要高出数百米,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据说,这里高于35度的闷热高温天气,每年平均只有0.1天,而与之对比的石家庄则多达30天以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02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