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佳璇编辑覃柳笛

保定市涞水县九龙镇山南村剧场舞台上,村民们正在进行红色主题演出

保定市涞水县九龙镇山南村里,有一棵粗壮茂密的古槐——这是这座千年古村落里最古老的居民。

燕赵大地自古就拥有激荡的历史,而对山南村村民来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与抗争。站在上面那株古槐下,山南村村民王秀芹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这棵槐树的树干上有炮火摧残的痕迹,那是年日军飞机轰炸留下来的。”

山南村地处涞水县野三坡地区,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平西根据地的腹地。当时,平西专署、平西地委、挺进军随营学校、挺进军兵工厂、挺进军机关报《挺进报》、挺进剧社、挺进军七团等党政军机构,遍布野三坡的山村之中。其中,山南村正是冀热察挺进军、冀热察区党委所在地。

很多年来,这些红色记忆只是山南老辈人口中的传奇。而近五年来,通过保定市文广旅局的引导、涞水县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山南村基于自身的红色文脉,开发红色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通过红色文旅实现脱贫致富的路径。

山南村是保定市发展红色文旅的缩影。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大市,保定如今已经开发了多个红色旅游品牌景区和产品,是河北省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

通过梳理红色文脉、统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景区产品,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保定市的探索证明,红色文脉可以赋能文旅产业,而文旅产业又能够为保护、激活红色文脉发挥出显著的成效。

“不能消失在我们这一辈人手里”

带领本刊记者游览山南村时,王秀芹说:“我生在山南、长在山南、嫁在山南。”在她原本的人生设想里,自己一辈子是围着锅台转的普通农妇,“没想到现在成了一个红色旅游讲解员。”

年,山南村实现了脱贫后,涞水县的驻村工作队和山南村两委开始思考,如何为本村寻找到支柱性产业,实现全村致富。山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春革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经过调研大家发现,山南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却一直没有开发出来:“原来我们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山南村保存着大量冀热察挺进军、冀热察区党委的机关办公地旧址。同时,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就是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故事。年,这首歌曲的作者曹火星正在平西根据地开展抗日宣传,在山南村工作期间,结合当地的民歌“霸王鞭”曲调,构思初创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通过研讨,涞水县文旅部门和山南村村两委决定,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核心打造山南村的“红色IP”,以点带面,对村内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干部和村民商议,可以利用村口的舞台,编排一些红色题材的演出,还可以引入与游客互动的形式,并让村民们参与到旅游讲解中来。

“游客来了,村民用真情实感讲述故事更具有感染力。”王春革介绍。

这些想法和建议,鼓励了王秀芹这样的普通村民。虽然学历不高,普通话也不标准,但村民们从小就听长辈讲述村里的革命故事。“我能讲出来对家乡的情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山南村的历史,讲解就是为家乡出力。”王秀芹兴奋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年4月21日,“山南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项目正式启动,项目通过重温当年的抗战历史、老八路后代讲革命故事、现场参观讲解、红色节目宣传等多种形式,让游客了解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抗战历史。

为将红色旅游做强、做大,山南村联系上级部门,在年争取到多万元的修复项目资金对红色遗址进行修缮。王秀芹说:“无论是村两委还是我们村民,都很重视旧址的修缮、维护,这些老房子都是历史的见证,不能消失在我们这一辈人手里。”

如今,山南村将挺进军司令部、冀热察党委、政治部、大食堂、防空洞等红色遗址进行了初步保护性开发,同时启动了红色一条街、大舞台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各界人士在山南村体验红色主题研学项目

精品线路串联资源

到年底,“山南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直接解决村民长期就业20余人,人均年收入1万元左右,间接带动了村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十几户农家院的增收。据悉,山南村还争取到了万元的民宿扶贫项目,预计年6月将正式营业,新增数十个就业岗位。

“村集体每年可以拿到项目分红收入几十万元。通过一系列的旅游服务配套项目,定能将山南村的红色旅游做出成绩,让全体村民实现在家门口挣钱。”王春革说。

据悉,涞水县正在整合县内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以山南村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片区,将紫石口、鸡蛋坨、刘家河等地的红色旅游资源联点成线,打造成集观光、旅游和红色革命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

与“红歌中的山南村”相类似,保定市的红色文脉与人们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有着密切的关联。这里是《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影片的故事发生地;抗日战争期间,保定人民创造的许多经典游击战法,如地道战、地雷战等,更是被直接改编为电影作品,影响深远。

依托丰富的红色电影文化资源,保定推出了“跟着老电影去旅行”等精品线路。游客可以通过这条线路探访老电影的拍摄地,重温红色经典。这是保定树立本土特色红色旅游品牌的尝试,并希望以此带动相关革命老区、贫困山村的脱贫致富。

“跟着老电影去旅行”精品线路可以串联起保定域内的红色旅游标志性景区、景点。从模式上来看,这条线路采用了集瞻仰教育、陶冶情操、革命传统体验于一体的复合模式,以取代单一的旧址参观解说的传统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例如,在该线路上的易县狼牙山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基地就以“致敬英雄,启迪人生”为主题,推出了“当一天八路军”“踏进昔日战场”“寻鸡毛信”“做八路餐”“战地救护”等体验项目,同时,还邀请当地老党员和革命后代为游客讲党课、话初心、讲家风故事,并开展“祭奠先烈坚定理想信念”主题教学活动。

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外景

“红色旅游+”

目前,在保定市10处国家级红色经典景区中,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和易县狼牙山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清苑区冉庄地道战遗址和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市区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

这些红色旅游景区,目前已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研学地标。例如,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拥有翔实的图片资料和文物展品,可以全方位展现晋察冀边区从年到年的历史,在年国庆假期,便接待了游客约5万人次。

阜平县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红色资源厚重,也是太行深山区和曾经的深度贫困区。

虽然有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这样的红色景点,但仅仅依靠传统的参观游览模式,缺乏延伸的产业链,红色旅游依然难以释放出更大的效能。阜平县认识到这一问题后,依托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花山村毛泽东旧居、马兰村晋察冀日报社旧址等传统红色教育基地,整合利用各方面资源,通过提供餐饮、民宿等服务,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并将县域旅游与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着力打造出了一批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研学实践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区。

这种做法在保定市并非孤例。作为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拍摄地的易县狼牙山景区,拥有五勇士纪念塔、五勇士陈列馆等红色地标建筑,近年来,通过滑雪场、牡丹园、龙门欢乐世界等娱乐项目,丰富了景区业态,以红色旅游带动了其他项目运营。

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放大了“红色旅游+”综合效益,也提升了保定红色旅游的影响力。

“旅游是形,文化是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时,必须深耕文化内容。”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红色文化资源为保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赋予了强大动能。与此同时,保定市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统一梳理、规划、布局,各个红色景区通过业态转化实现升级,也使得红色文脉的延续和传承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