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月,即将迎来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79周年,五位英雄舍身取义,用生命和鲜血抒写了了永不磨灭的壮丽华章。如今的狼牙山雄壮依旧,秀丽依旧,向来往的游客将狼牙山五壮士义举娓娓道来。英雄精神永存,古老狼牙山便是见证,这是对难忘历史的铭记,是对革命精神的生动课堂,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

狼牙山是宁死不屈

年8月18日,通往狼牙山的路上人烟稀少,沿线的农家院接待了周末的客人之后正在休整准备迎接新一批客人来临。记者一行来到狼牙山脚下,却是人头攒动的场面,而在疫情尚未完全过去的时刻,这些来到狼牙山的客人正是为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据了解,狼牙山,古称郎山,坐落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太行山东麓,因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易县县佐公署在西古县村成立,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的黄土岭战役等多个战役在易县抗战时间轴上打响。其中,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尤其广为人知。

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空前规模的毁灭性“大扫荡”。9月23日,日伪军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一时间三万余党政机关、游击队干部和群众被包围。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他们转移。次日,连队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继续阻击。

9月25日,多名日伪军开始向狼牙山发起总攻,为了给群众和部队转移赢得更充裕的时间,5位战士明知棋盘陀顶峰是绝路的情况下,毅然将鬼子引向这里。他们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军,他们毁掉枪支,宁死不屈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跳崖前,“打倒日本帝国义!”“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回荡在狼牙山群山峻岭中。之后,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是铭记于心

为了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年,当地革命政府牵头,群众积极参与一道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据说当年是大旱天气,群众需要走20、30里去背水建塔,石料、石灰等也都是群众一点点运上去,这说明当地百姓跟八路军的感情深厚。”李芳说。后来年5月经过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可不敢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要是没有他们,就没有咱们。”这是狼牙山周边附近的八旬以上老人们经常向易县狼牙山镇东西水村李芳提到的一句话。这些老人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抗日战争,而李芳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的馆长。李芳从小就听着爷爷奶奶们讲述五位先烈的事迹,等上班后她给自己和陈列馆的同事们私下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每个月坚持去走访每一个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听他们讲述他们亲历的当年的战争。

让李芳印象深刻的要属她通过同学找到一位老人,“我们一方面想走近这些老人,另一方面也是拉近我们跟那个年代的距离。”李芳说。因此,李芳带领其他讲解员一起去看望这位家住周庄村的老人。老人名叫连振章,年,已经年逾八旬的他仍然独居,当李芳向他介绍了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等建成情况,老人冲着纪念碑建成的方向,三叩九拜行了大礼,起身后热泪盈眶。“英雄不能忘,党恩要记心中,永远都不能忘了这些英雄们,永远不能……”他喃喃自语道。待老人情绪平复后,他向李芳一行介绍了他的亲身经历,当年的周庄曾经是杨成武将军的司令部所在地,当年的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识字的人,因此在抗日战争年代他一直义务教村民识字。他向李芳他们介绍了他眼中的共产党和八路军。

也正是在不断走访中,李芳她们发现,当年狼牙山五壮士中葛振林、宋宝义跳崖后被挂在树上,待清醒之后他们又重新爬了上来,但受了不同程度的伤,随后被云游此处的一位李老道相助才活了下来。“听我们这儿一些老人口述,再加上一些资料的求证,两位勇士后来应医院或者洛车村一带养伤疗养。”李芳说,对这些英雄的事迹一直都在探寻,没有停止。

△葛振林宋学义重返狼牙山

狼牙山是传承发展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勇士壮举题的词。

疫情期间,李晓辉经营的狼牙山文化博物馆也受到了影响,“近期狼牙山的游客多了起来,我们的经营也有了盼头。”李晓辉说。

说起狼牙山文化博物馆,就不得不提到李晓辉的家族,他的爷爷曾经在抗战时期将自己家院子贡献出来,成为了易县县政府办公地点。据李晓辉介绍,当年他家的院子为四合院建筑,如今,还剩三间正房还孤零零地矗立着。“听爷爷讲,当年知道共产党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救出来,所以毫不犹豫把房子就借出去了。”李晓辉说。

△狼牙山文化博物馆

正是从小受着红色文化熏陶,他在30多年前开始有计划性的收集有关红色文化的物件。“那时候就想着要做一个博物馆,后来我又开始赏石文化收藏等。”李晓辉回忆说。据了解,狼牙山文化博物馆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其中负一层和一、二层为展厅,展厅总面积约4平方米,三、四、五层作为为宾馆酒店和会议接待等配套服务设施,博物馆包括:民族魂-红色抗战厅、石中缘-九州奇石厅、民俗风-农耕文明厅、蝶艺标本科普教育展厅。走访博物馆发现,红色文化贯穿他的博物馆始终。在赏石展厅,李晓辉将他利用十余年时间收集来的自然石排成一排,石头上的天然文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10月1日”。“在我的库房里还有很多,我希望不断寻找这些天然的红色文化,并把狼牙山红色文化传承下去。”李晓辉说。

李晓辉是狼牙山脚下红色旅游发展的代表之一,当地的越来越多的人依靠红色旅游发展起来,并走向富裕。记者了解到,在脱贫攻坚战中,易县当地发展“三带四金”模式,实施旅游扶贫新路径,真正实现让贫困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获益。年接待游客万人次,综合效益51亿元,分别增长18%、17%。

(燕赵融媒体记者田媛媛通讯员冯英华文/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