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琅琊山便会想起《琅琊榜》中的梅长苏和琅琊阁阁主蔺晨。当初追剧追的每天等更,剧情流转细腻。仔细一想,还会让人回想连连。“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于这里,那么这么有名的地方,是在哪里?
醉翁亭记琅琊山位于安徽省的滁州市。在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可谓处处树木,处处为山。回想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著《醉翁亭记》
到现在回想当时背诵之时的艰辛。但当你明白其义,又会发觉欧阳修的才华横溢,让人惊叹不已。尤其是这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便足以想象当时欧阳修是在怎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下,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引得后人佳诵。
琅琊寺,建在山中,月洞形山门,上面刻着“琅琊胜景”四个大字,寺中还有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大雄宝殿高14米,殿内有如来佛、观世音、十八罗汉个个栩栩如生。在藏经楼后半山腰有一个雪鸿洞,洞内正面有一个大佛字,另一块3米高的面壁上刻着“南无释迦牟尼”字比斗大,相传为宋代宋太祖赵匡胤所写。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中的,狼牙山五壮士的,地址其实不在安徽的琅琊山,而在河北省保定市的狼牙山,此山山峰形状如尖利的狼牙而得此名。在抗日时期就在此发生了一件,八路军五位战士和伪满国军抗争的故事,他们不会因为人数的差距而放弃战斗,他们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就用石头。当敌人慢慢逼近,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不留给敌人,义无反顾的跳下数十丈悬崖。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的生命谱写了一道气吞山河的壮丽诗歌,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站在狼牙山上,你可以看到美丽撩人的壮丽风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