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扣文本题眼,大胆质疑   所谓“题眼”就是指文章的中心,作为文章最关键的部分,是我们思考一篇文章不能偏离的轨道。在有关爱国主义的文章中,作者不仅围绕题眼来刻画中心人物,而且也是表述事件所围绕的主题。因此教师在教授新的课文时,要利用好“题眼”,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和质疑,进而对文章产生兴趣。

  案例一: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狼牙山五壯士》   本课题目简洁明了,全文突出一个“壮”字。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可直接从本课的题目着手,进行课题质疑,引出本课的主题。教师板书课题,提问:“狼牙山”在哪里?“五壮士”指什么人?课文为什么要把他们称为“五壮士”?   这一连续的问题不仅可以作为吸引学生投入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学生学习文章理解文章的一条线索。

二、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感悟   阅读教学中首先应注意的是要以感知书面文字为基础,识字是关键,懂字再懂文。想理解全文的内容,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理解字词,再理解具体的句子和段落,最后才能达到对全文的整体理解。

  案例二: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教材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金色的鱼钩》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如“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等等,文中通过对外貌、神态等的描写,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采用精读、讲析等策略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使学生学会描写人物的手法,还受到英雄人物品质的熏陶。

三、利用识字教学,延伸拓展   小学语文教师应改进识字教学观念,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过去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片面注重提升学生的识字量和读写能力,忽视了在识字教学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鉴于此,教师应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新的认识,认真研究和分析语文识字教材,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识字教学的各个方面。

教师可以用联系法进行识字教学。例如,在讲解“长城”“黄河”等词语时,教师在解释词义的基础上适当扩展祖国的历史文化,解释这两个词语的故事以及背后的深层思想情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信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