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的“八百壮士”最后的结局
文/张秀阳
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八一三事变爆发。
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党军队决定全线西撤,命令88师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
26日深夜,88师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的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这座仓库创建于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即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
当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
四行仓库墙厚楼高、易守难攻。到27日凌晨3点,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人(另有说多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四行仓库守军与日军血战4昼夜,歼敌余名,自己仅伤亡20余人,胜利完成任务。
“八百壮士”孤军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震撼了全国人心,引起了国内国际的
“八百壮士”此后的结局,根据专家们的研究与老兵们的回忆录,他们的命运归结为如下几类:
年8月,70名孤军士兵被抽调到南京孝陵卫做工,万连卿等8人成功逃脱,在得到新四军的帮助后回到安全区。万连卿等日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远赴滇缅。
年底,多名孤军战士被派往安徽裕溪口装卸煤炭,29人成功逃脱,回到重庆的陈日升等人,要求重新入伍恢复建制遭到拒绝,于是20多人解甲归田回到家乡。
年初,在南京孝陵卫的28名壮士胜利出逃,部分在茅山参加了当地的新四军游击队。孤军团副上官志标,在无锡就医时成功脱逃,随后担任了当地的游击队队长。
年3月,36名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孤军战士,在经历了三年多的海外苦役后,回到上海。
抗战胜利后,各地幸存孤军纷纷来沪。在谢晋元团长遗孀凌维诚的关心下,孤军们在当时的大达码头从事搬运工作,以劳力维持生活……
中共毛泽东主席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
5年9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将国民党军“八百壮士”与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等并称为“英雄群体”,称他们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