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内红军楼前广场上,有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塑群,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对红军的欢迎与拥护,其中有一个个头矮小,满脸稚气的小“红军娃”尤为引人注意,他身穿红军军装,右手挥舞旗帜,左手紧握拳头,童稚未脱的眉眼之间透着一股英气。雕塑的原型,是传奇的静宁籍老红军——余新元,当年在界石铺参加红军的时候,他13岁。然而,眼前这个“红军娃”,只有如今六七岁孩子的身高。讲解员说,不是雕塑的问题,那个年代穷苦人家的孩子,身材普遍矮小。
年的秋天,余新元还是一个小羊倌,每天负责给地主家放羊,有一天,一支与众不同的部队来到了家乡,尽管着装都不太统一,但是纪律却十分严明,对待老百姓亲切有礼,还帮助穷人干活,与之前很多军队一进村就抢东西抓壮丁闹个鸡犬不宁的做派很不一样,这让余新元充满好奇,并心生向往。
红军在界石铺驻扎的几天时间里,经常在村子的戏楼上表演节目,宣讲政策,向穷苦百姓分发战利品,十分热闹。他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听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讲话,虽然许多内容他都听不清楚,却听懂了“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这句话。就在那一刻,年幼的余新元萌生了一个念头,就是参加红军,回家征得父亲的同意后,在队伍撤离界石铺的那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赶着地主家的多只羊走出了家门,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成为红一方面军回民连里年龄最小的一名战士。
参军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余新元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战斗——发生在甘肃与青海交界处的山城堡战役。战斗开始后,这个从来没有亲历过硝烟与战火的13岁孩童有些不知所措,耳边炮火轰鸣,眼前是真实的你死我活,看着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勇敢地向前冲锋,他裹在其中,跟着队伍奋不顾身地冲向了敌人的阵地。山城堡战役胜利了,但余新元尚且十分稚嫩的心灵,第一次受到了残酷的战争带来的巨大冲击,当他背着缴获的4枚手榴弹和多发子弹走出战场的时候,忍不住放声大哭……
抗日战争时期,余新元参加了平型关作战、百团大战、井陉煤矿战斗、狼牙山反扫荡战斗、热河战斗、锦州崔家岭攻坚战、辽西阻击战等战役、战斗次,几十次光荣负伤,其中重伤七次,被授予“战斗模范”荣誉称号,荣立2次小功、1次中功、2次大功。在黄土岭战斗中,余新元的左腿被日军机枪打成了“马蜂窝”,是白求恩大夫亲自主刀才免去截肢的不幸。辽沈战役。右脚被机枪打得血肉模糊,依然冲锋不止,就是这一仗,他失去半个脚掌,至今仍靠假肢行走。
新中国建国后,余新元转到地方人武部系统工作。雷锋和郭明义就是他送进部队参军的。年11月,在鞍钢矿山公司(位于辽阳市境内弓长岭)当推土机手的雷锋因为身高不足1米6、体重不足90市斤,不符合参军入伍条件,征兵体检未通过。正在辽阳市兵役局任政委的余新元问雷锋:“你想当兵,家里人愿意吗?”刚问完,雷锋就哭了:“我没有家人了。”雷锋给余新元讲述了自己家人在旧社会被迫害致死的事情。余新元从这次深谈后,便不再说让雷锋回去的话,而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让他走进军营。余新元认识到雷锋品质很好,3次找到辽阳市兵役局第一政委、辽阳市市委书记曹奇,详细介绍了雷锋的情况,争取市里破格送这个优秀青年入伍。曹奇书记也被雷锋的经历和志向打动了,当场拍板:“政治上的合格比身体上的合格更宝贵,可以考虑破格送他去当兵!”余新元又积极向接兵单位推荐,年1月8日,在辽阳火车站送走了光荣参军入伍的雷锋。
年底,时任鞍山警备区副政委的余新元,听说辽宁省劳动模范郭洪俊的儿子郭明义报名参军,便拖着伤残的身体前往了解这个应征青年的德才表现。得知郭明义品学兼优,余新元非常高兴。他极力向负责征兵工作的人员推荐郭明义,使郭明义如愿穿上军装。送郭明义上火车时,他还再三叮嘱:“一定要当个雷锋式的好战士!”
年,余新元离休之后,足迹遍及60多个市县,深入多个单位,作学雷锋报告0多场,听众达万人次。如今,当年的小红军已是93岁高龄的老人,在与衰老与病魔的顽强抗争中,仍然每天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雷锋精神,让每一个了解他的人肃然起敬。老红军精神就像一道山脉,千里绵延,像一座丰碑,永久矗立。
THE
原标题:《个陇原红色故事
抗日战争老战士余新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