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永军
从驻青岛的大胡庄连回来有些时日了,我却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准确说,是不敢动笔。
岂止不敢动笔,甚至不敢去想。因为我不知该怎样安放大胡庄战斗留给今天的吉光片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心中的诘问,怕辜负了82烈士榜那至今尚有66个空缺的英灵。这或许就像当年黄克诚老将军作临终嘱托时的心情一样,大胡庄战斗触及了我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但当我每次面对我党我军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奋斗历史中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篇章,当我肃立在英雄山高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沉思时,又欲罢不能,总想把大胡庄战斗的英雄故事和其身后令人唏嘘的境遇告诉今天的人们。那么,今天的人们能真正听得懂吗?能理解当年领导这支部队的首长在安放英灵时处于两难的所思所想吗?好像很难。因此也惟有把它真实地写出来。
年,晚年已双目失明的开国大将黄克诚,临终前专门找来几位知情的老部下作郑重嘱托:“年的大胡庄战斗,当时我没让宣传,因为我刚把部队带到苏北,就丢了一个连,如果过分宣传,会对部队士气有一定的影响。现在想起来,我们对不起大胡庄(战斗)的烈士啊,你们要想办法为他们做做宣传啊……”老将军的自责,令人泪目。
老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过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和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区党委书记的共和国大将,已不是 次作这样的嘱托、提出这样的要求了。
年,原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主任王阑西看望老将军时,老将军要他一定让苏北地方党委把年春天发生在高(茭)陵大胡庄的那场战斗调查清楚。
年,担任中央军委顾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老将军,对来京参加中央重要工作会议的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讲:“三师成建制被敌人‘吃’掉的两个连队都发生在江苏,其中一个连队的牺牲地大胡庄,至今还没有一点纪念设施。”
年,苏北淮安县建大胡庄烈士陵园,淮安县党史办致信老将军,请他为纪念碑题词,此时老将军已经双目失明,亲自委托当年三师八旅政治部主任、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的吴信泉将军,代写了“大胡庄战斗八十二英烈永垂不朽”纪念碑文。
年12月28日,84岁高龄的老将军在北京病逝。但在他的一再推动下,一个被历史尘封着的大胡庄战斗,终于在沉默了半个世纪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大胡庄战斗,无疑是我军历史上一次令人荡气回肠的激烈战斗。
年4月26日的苏北大胡庄。拂晓4点多,担负保卫地方机关和师团前哨任务的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四团一营二连正准备转移。文书高建国到一、二排驻地检查准备转移的情况,走出连部不远,借着微弱的晨光,他发现庄外有许多人影在移动。同时,哨兵也发现敌情并鸣枪示警,大胡庄战斗就此拉开。
二连是二十四团一营的主力连,辖三个排,配有轻机枪两挺,每个战士除了老套筒步枪外,还配备四颗手榴弹和一把刺刀。据这次战斗幸存者刘本成的回忆录中记载,二连原来是82人,在大胡庄战斗打响前一天,当地一名孤儿参了军,所以是83人。但他们面对的敌人,是当时驻涟水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二一一师团的多日军及多伪军,数量是他们的8倍之多。即便如此,二连官兵在连长晋志云的指挥下,顽强还击,敌人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
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除了再次集中步炮和轻重机枪一齐向二连猛烈射击外,竟然向二连阵地投放了瓦斯毒气和燃烧弹。大胡庄战斗持续了近7个小时,二连官兵虽然顽强战斗,终因寡不敌众,除战士刘本成被敌人毒气弹熏昏,倒在战友的遗体下才得以幸存,其余82人全部壮烈牺牲,当中包括那名刚参军的江苏淮安籍小战士——他家里很穷,穿的衣服很破,连队发给他的一件新军装还未舍得换上。
大胡庄战斗,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四团一营二连,以有限的兵力消灭日伪军多人!这无疑是我军战争史上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
然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人们却找不到他们。
80年后,当我站在大胡庄连连史室烈士名录前,看着那82个位置的烈士榜,迄今还有66个空白。我的心一下子被揪紧了,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由于不知英雄们的名字,他们的英雄事迹无可追溯,大胡庄连荣誉室的历史荣誉也虚位以待。
此情此景,令我不禁想起了大胡庄战斗两年后的另一个情景:年3月18日,在同一个地方——淮安地区,同一支部队——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82名指战员在淮阴区刘老庄战斗中壮烈殉国,当地人民隆重为四连烈士忠骸举行了公葬,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并选送82名 子弟补入重建该连。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元帅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把“全连82人全部壮烈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与平型关大捷、阳明堡火烧敌机、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勇士的壮烈跳崖等并列,称它们“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 表现”。曾为新四军代军长的陈毅元帅赞叹:“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青史而励来兹。”为表彰四连82烈士忠勇殉国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命名四连为“刘老庄连”,并决定3月18日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日”。作为一个连队,可谓荣耀至极,崇高之极。
大胡庄战斗和刘老庄战斗均地处苏北平原上的江苏淮安市,两地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同一支部队、同样的牺牲、差不多的战斗惨烈,且从时间上大胡庄战斗比刘老庄战斗要早将近两年,为什么两个连队烈士的哀荣,竟会有如此差别呢?
陪同参观荣誉室的部队政治部领导告诉我,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即如黄克诚老将军所说,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刚刚重建军部,三师八旅刚刚由八路军改编过来,部队立足未稳,加之战时环境复杂,一个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八路军连队被敌人吃掉,师部当时担心部队士气受影响,因此有意未作大张旗鼓地宣传。
另外,由于大胡庄战斗惨烈,生还者极少,当年的见证和知情者如今差不多都已离世,战斗中 的幸存者刘本诚,解放后转业在河南安阳某设备厂做厂长,也于年去世。这些都给追溯大胡庄战斗带来了客观上的难题。以致直到年6月2日,大胡庄战斗烈士的遗骸才在大胡庄被发现。
显然,是战时需要和历史条件的局限,湮没了在大胡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那天晚上,星汉灿烂,繁星点点,闪闪烁烁。我仰望着浩澣的星空,联想大胡庄连82烈士榜那66个空白,脑海里猛然生出了一个回应星汉的感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 结束,在不停地转战中,若干革命先烈像大胡庄战斗牺牲的英雄们一样,没有留下名字。共和国万平方公里的广葇大地上,无名烈士到底有多少,根本无法统计,如果非要用一个数字,那只能用“无计其数”。他们就像夜空中那些汇成星汉壮丽的不起眼的无数毫光,虽然没有名字,却在默默地向中华大地传达着为人民而战、为祖国而牺牲的伟大力量。
由是,我想起了一则报道: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无名烈士纪念园,始建于年,年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亩。在这个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 的红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着名红军烈士,其中无名烈士位。
国家民政部公布资料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有名可考、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烈士为多万名。到0年,上升为多万名。年,上升为万名。到年9月,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烈士已达到万名。保守推测,至年,全国至少有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捐躯。但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有限,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万名,不足十分之一。全国90多万座烈士墓中,无名烈士墓为29万多座。
如同大胡庄战斗一样,每一座烈士墓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英烈们用热血浇开了胜利之花,将短暂的生命化作了永恒。时光飞逝,烈士的背影渐行渐远,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逐渐模糊。他们的名字可能会被遗忘,但他们的功勋却永远被人铭记。为了让烈士从史册走进人们心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民政部门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持续寻找无名烈士,但由于种种原因,无名烈士的名字和事迹实难确认, 只能像“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一样以数字命名,如“五十四烈士”、“七十二烈士”,等等。
大胡庄有幸埋忠骨。应当向苏北人民致敬!他们一直没有忘记大胡庄战斗。经过他们的积极作为,“大胡庄烈士陵园”建设列入了江苏省“慰烈工程”项目。陵园占地32亩,分纪念碑、陈列馆和市民广场三大主体部分,项目总投资万元。“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高达六米,碑基约一百平方米,基台四周四季青翠,象征着为国牺牲的英烈们万古长青,寄托着人民对英烈的深切怀念,也让今日青年与先烈们“时空对话”有了载体空间。
应当向为大胡庄战斗留痕的人们致敬!据现有可考材料,眼下记述大胡庄战斗的文字已有多种:原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团长胡继成将军与大胡庄连 幸存者刘本诚联名发表了《大胡庄战斗》和《不应忘却的抗日英雄们——记气吞山河的大胡庄战斗》;解放军出版社原社长朱冬生写出了《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还有,邵景元发表的《淮北原平两丰碑--记大胡庄、刘老庄战斗》,焦林正发表的《大胡庄战斗纪实》和《解放军开国将军悲情回忆:82勇士血战大胡庄》,施向平发表的《铁骨铮铮气壮山河——纪念大胡庄战斗82烈士殉国76周年》,丁兆文著作的《大胡庄》等,以及秦九凤等人就大胡庄战斗发表的研究文章。是他们让大胡庄战斗走进了今天,将大胡庄战斗镌刻在了历史的天空。
尤令人欣慰的是,大胡庄连后继有人。大胡庄连一代代官兵接过先辈们的旗帜,用新的奋斗,在先辈们血染的旗帜上又增添了新的风采:先后涌现出四大功功臣高铁飞、战斗英雄林维藻、甲等模范马文标、模范党员任炳信、“守得顽强”三班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英雄集体;年整编组建以来,连续四年被旅、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并荣立集体三等功。他们让“大胡庄连”的英雄旗帜高高飘扬!擎旗已有后来人,先烈回眸应笑慰。
就在我思考该如何为大胡庄战斗牺牲的烈士们写点什么的时候,网上搜索,一则讯息深深鼓舞了我:年9月2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东省退役军人厅联合省委网信办等单位发起“让思念发光帮烈士回家”倡议,两年多时间,已为位烈士找到了亲人。有条件的地方,正在探索对无名烈士DNA采样,为寻亲查询、比对、确认提供可靠证据。仅济南市提取份无名烈士DNA样本,首批完成39份样本鉴定,28份具备寻亲条件,已为6位无名烈士找到亲属,确定了姓名和籍贯。
这无疑是一个可以告慰英魂的好消息。只要大家不忘英雄,时刻想着让更多烈士魂归故里,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英烈找到亲人,大胡庄战斗的英雄们也会陆续归队归位。共和国不会忘记大胡庄战斗,不会忘记为国捐躯的英雄;享受和平与幸福时光的人们,也一定会记住英烈们的青春!
(图片源自网络)
于永军,原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副部长,陆军大校。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
参考史料:1、《大胡庄战斗》、《不应忘却的抗日英雄们——记气吞山河的大胡庄战斗》(胡继成,刘本诚)
2、《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朱冬生);还有,《淮北原平两丰碑--记大胡庄、刘老庄战斗》(邵景元)
3、《大胡庄战斗纪实》《解放军开国将军悲情回忆:82勇士血战大胡庄》(焦林正)
4、《铁骨铮铮气壮山河——纪念大胡庄战斗82烈士殉国76周年》(施向平)
5、《大胡庄》(丁兆文)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投稿邮箱:ddsww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