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教育部对义务教育阶段包括语文在内的三科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
年秋
统编教材在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投入使用。同年,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统编工作正式启动。
年秋
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6个省市的高中起始年级率先使用统编教材。
01
加强中华 传统文化教育
多年前,唐代吐鲁番高昌地区的12岁学生卜天寿,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抄写《论语》。
可以看出,在卜天寿所生活的唐代,以儒家经典为主的汉字文化启蒙教育,已经在西域广泛推行。
如今,学写汉字,诵读儒家经典的中华 传统文化教育仍在传承。
翻开统编语文小学和中学教材,依然能看到从《论语》中选取的名句,培养学生品读文化经典,汲取古代思想精华。
仲呈祥
国家教材委委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从文化传承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是奠定基础的。
自年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多采用先学拼音后识字的编排方式。统编语文教材改变以往惯例,小学一年级先识字后教拼音,强调了汉字在语文学习中的首要地位。
从三年级开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每学期的都安排了浅易的文言文,如《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如何呢?
温儒敏
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
文言文放在小学里面,不一定要求孩子们都能够记得住或解释。对文言文那种韵味、那种感觉有个粗略的印象,就可以了。
统编语文教材大幅提高了古诗文在课文中的比重。
小学一至六年级课文中,共有一百余篇古诗文。
初高中课文中的古诗文占比达到了近一半,且体裁丰富多样,这是统编语文教材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
02
加强革命文化教育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懈奋斗中形成的革命传统,是全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代代传承。
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 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作家魏巍在随军采访后,满怀深情地撰写了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于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引起强烈反响与共鸣。
《谁是最可爱的人》也被选入了七年级统编语文教材。
王湛
国家教材委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 传统文化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主体。通过语文学习方能了解、传承、弘扬这三种文化。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体现了革命传统教育,有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雪》《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展现革命精神伟大力量的《梅岭三章》《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
教材还选入了十多篇鲁迅的经典文章,如《拿来主义》《祝福》《记念刘和珍君》等。
03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中学阶段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语文教材中引入功勋模范、先进人物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命意识和探索精神。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怀着“禾下乘凉梦”,半个世纪致力于水稻研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编进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 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深度讲述了袁隆平科研背后的故事。
统编语文教材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思维。
年,全国初中一年级学生都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学到了根据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课文《带上她的眼睛》。这也是刘慈欣的作品首次被选入语文教材。
对于热爱科幻文学、想要成为科幻作家的青少年,刘慈欣提出了两个必备素质。
刘慈欣科幻小说作家:
一个是阅历,有一定阅历才能写出文学作品。第二个是对宇宙的好奇,这体现为对我们无法到达的时间和空间的想象力。
阅读,是青少年增长阅历的有效途径。在节目中,作家毕淑敏对家长、老师和青少年提出了阅读方面的建议。
毕淑敏作家:
家长和老师不要把阅读变成一件苦差事。少年时代还是要去读一点名著,因为名著不但经过了辽阔地域间的传递,还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它们是更有生命力的。
统编语文教材尤其注重课外阅读。小学教材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初中设有《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同时,教材还将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努力改变“重阅读轻写作”的状况。
语文学习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纪录片《统编教材》第三集《以文化人》将通过文化专家、教材主编及多位编者的权威解读,结合师生感受,故事化讲述全国中小学生正在使用的统编语文教材的特色内容和培养目标。
敬请收看今天(6月2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统编教材》之《以文化人》
来源CCTV国家记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