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萌通讯员胡书华刘艳红孟中旺
“王哥,买菜回来了,进村先扫码吧,体温是36.5度,登记完了再进村啊。”8月22日一大早,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防疫值守点退休干部李明告诉进村群众。
其实,李明除了志愿者的身份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宋学义的儿媳。
每天早上6点,李明都会准时出现在村中防疫值守点,为过往村民讲解防疫医疗知识、测量体温、登记进出人员情况,作为宋学义的儿媳,李明也是村中宋学义应急突击队的一员,她每天都要从早忙到晚
“作为晚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那么不能光说在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比方说这次洪涝包括这次疫情,我就结合自身学医的优势,为村民搞好服务。”李明说。
8月1日起,连续在沁河大堤上奋战了近20天的北孔村宋学义应急突击队的队员们,在接到了新的防疫指令后,顾不得修整,就又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现年71岁已有50年党龄、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军人柴福堂,也是北孔村宋学义应急突击队的队员,在经历了今年7月份的防汛抢险后,他又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此次的疫情防控工作。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为了全村人民的安全,我要踊跃参加这个突击队,保证全村人民的身体健康。“柴福堂说。
据了解,王曲乡北孔村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的故里,早在今年4月15日,沁阳市王曲乡就成立了宋学义民兵营,辖39个连共人,7月11日防汛工作开始以后,王曲乡又成立了宋学义防汛突击队,自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王曲乡积极传承英雄精神,为了切实发挥突击队的优势,北孔村根据防疫需要,在原有突击队的基础上,又组成了30人的应急突击队,并对分工进行了新的调整。
“前期防汛没有结束,就接到防疫指令,我们迅速成立了五个小组,一个是卡点值守组,一个是医疗服务组,还有信息上报组和巡逻宣传组,另外就是我们的后勤保障组。”北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梁长宝说。
五个小组,分工明确,配合密切,从防疫宣传,到卡点值守,再到增强群众防疫必胜信心;从医疗卫生,到入户排查,再到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一桩桩,一件件,都凝聚了队员们的心血,也正是他们的无私付出,为群众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这次疫情防控中,在上级领导和村两委的领导下,加上突击队的守护,我们在家生活的是安安心心,没有后顾之忧。”北孔村村民秦大庄。
每天,宋学义应急突击队的多位队员们都自觉践行着宋学义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日夜活跃在防疫一线,用真情和初心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一个是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第二个就是这支队伍经过宋学义精神的学习、传承和弘扬,他们作风硬,战斗力强,奉献精神好,对各个任务的完成起到了突击队、先锋队、骨干队伍的作用。”王曲乡党委书记杨志武。
编辑:姬姣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