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狼牙山最长的一首诗是元代刘因所写的《游郎山》。
刘因何许人也?保定容城人,现在属雄安,元代著名理学大家、诗人。元翰林学士,资政大夫。那么大官,偏偏对易县山水情有独钟,走遍易县,留下众多诗篇。比如《黄金台》、《登荆轲山》、《游郎山》、《雷溪》、《九日登洪崖》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他的《游郎山》。
原诗如下:
游郎山
刘因
昨日山东州,马耳索御凌风嘶。
今日军士中,不觉已落山之西。
山之面背一无异,不待烽烟变化神已迷。
危关渡雪岭,乱石通荒蹊。
林间小草,不识风日自太古,
我行终日,仰羡木杪幽禽啼。
但见雨色来,云物飒以凄。
忽然长啸得石顶,痛快如御骏马蹄。
万里来长风,五色开晴霓。
长剑倚天立,皎洁如鸊鹈。
平地拔起不倾侧,物外想有神仙提。
诗家旧品嵩少同,画图省见巫山低。
谁令九华名,独与八柱齐。
千态万状天不知,敢以两目穷端倪。
蓦腾谁避若飞隼,侧看何屈如怒猊。
千年落穷边,烟草寒凄凄。
若非郦亭书生此乡国,物色谁省会分题。
乾坤至宝会有待,岂有江山如此不著幽人棲。
颇闻山中人,云间时闻犬与鸡。
只疑名山别有灵境在,不许尘世穷攀跻。
不是先生南游有成约,径欲共把白云犁。
九嶷窥衡湘,禹穴探会稽。
玉井栏赏金芙蕖,月观倒卷青玻璃。
烽烟回首莫潇洒,南游准拟相招携。
不认识的字
自己去查字典吧
怎么样?有点看不懂是不是?
不要紧,下面有我的翻译。虽然里面掺杂了一些个人的理解,但大概意思应该差不多。为了增加一些信息量,我还特意加入一些狼牙山实景插图,更便于理解原文意思。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游狼牙山》
找找图上有没有一对马耳朵?
昨天还在山东面的易州城,
遥望狼牙山,好似天马迎风嘶鸣。
今天就来到了良岗镇的军士村,
发现竟然来到了狼牙山的西边。
狼牙山东西两面的形状十分相似,
不等风云变幻起云海,我心已醉。
越关塞,爬雪岭,走乱石,踏上羊肠小道。
树林里的小草,从太古的时候就没见阳光。
走的累了,真羡慕树上的小鸟啊!
忽然,阴云密布,山风凄厉,骤雨将至。
我爬上一块巨石,高喊“狼牙山,我来啦!……”
山谷回音……
哇!那感觉就像是骑在骏马上飞驰一样痛快啊!
天风浩荡,云分五色,
山峰耸立如倚天长剑,
好像是平地拔起,没有丝毫倾斜,
就像神仙在天上提着一般。
诗人见了,说它比嵩山还美。
画家见了,说它比巫山要高。
堪与华山比美,可与八柱峰齐名。
狼牙山长得这样千态万状,玉皇大帝知道吗?
我却可以在这里仔细观察它。
腾空而起的巨石好似一只雄鹰。
侧面看又好像是一只发怒的狻猊。
美丽的狼牙山啊!
你怎么会落在易县这个老少边穷的地方呢?
如果不是郦道元先生出生在这个地方,
《水经注》上怎么会有你的名字?
据说天地间的宝贝都会等待他的有缘人,
狼牙山这么美,怎么不会有高人来看他呢?
山里有人居住,鸡鸣犬吠之声从云间传来。
只是怀疑山中有灵异的地方,
所以不会被尘世的凡夫俗子发现。
如果不是高老师已经与人相约去南方游历,
我一定带他来狼牙山看云海。
他在衡湘之地看九嶷山,
在会稽之地寻找禹穴,
还不如我在狼牙山上依着汉白玉栏杆观赏莲花峰,
站在巨龙玻璃平台上看云海夕照啊!
那云海翻腾的景象实在令人心旷神怡!
下一次我们就一起来吧!哈哈!
看来,八百年前的刘因也并不是一个不苟言笑不食人间烟火的理学家啊!相反,我们觉得他倒是一个萌萌的诗人。他原来也会爬上狼牙山的峰顶吼上一嗓子,听山谷的回音。这一点是不是和我们很像啊!
撰文摄影于正万,部分图片文字作了简单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