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张图片,您是否觉得是小学课本中的狼牙山五壮士的配图?其实不是,这是步兵第师师史上的一张图片,也就是狼牙山五壮士的兄弟部队、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第七团的曹坝岗五勇士(注:跟狼牙山五壮士部队同根同源,前身都是红1师、后为八路军师独立团)。而且,5位英烈的壮烈不亚于狼牙山:5位勇士全部牺牲了!
年下半年,华北敌后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开展了一场收复据点运动,然后把日军惹毛了。12月27日,日军就从宛平、房山、怀柔附近几个县的据点中调集了余名日伪军,分三路向我晋察冀军区的第十一军分区(平西地根据地)进犯,妄想一次性把位于福山口一带的军分区机关和地委、专署、县委机关一举消灭。
当时,我们军分区主力7团的主要战斗连队正在外线作战,团长陈仿仁、政委李水清只能命令团直属特务连掩护团机关和群众转移,2连去松树岭方面构筑防御工事,阻敌西进,并把团直属特务连的机枪配属2连,包括两挺重机枪,同时任命团部通信参谋张玉亮为2连代理连长。
松树岭在曹坝岗村西,是蓬头大东山的一部分,是南北走向,它是由3个山峰组成,像一个卫士一样紧锁着通往福山口的大门,松树岭西北面是一条斜坡,南面是陡坡,东南面当地人叫“鸡蛋坨”的悬崖绝壁。他的最高峰佛松塔,佛又叫佛洞塔海拔米,四周是一个面积亩的大平台,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山下只有一条小道通往这个大平台。这个大平台上面有个娘娘庙,是明朝建立的,庙宇古朴幽静,古松参天。庙前面有个山洞,里面有泥塑的十八罗汉雕像,叫罗汉洞,所以佛松塔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由于这里地势险要,是涞水山区进出涿鹿、房山的战略要地。
28日凌晨,2连占领阵地后,还没有来得及修筑防御工事,气势汹汹的日伪军就冲了上来,在主阵地的1排长一声令下,两挺机枪和全排的步枪一起开火,还有手榴弹招呼,在一号山头退敌。到了中午,团首长认为敌人众多,形势对我不利,如果再接着硬拼下去,会给部队带来更大的伤亡,就果断的给部队下达了边打边撤的命令。
这个时候,2连已经击退了日伪军的三次进攻。而2连接到团部边打边撤的命令后,决定由1排副排长李连山(本次战斗前刚由八班班长提升)带领八班18名战士守住阵地,掩护部队转移。
李连山是冀东地区遵化县人,大高个,宽胸膛,打起仗来有股子虎劲,每次战斗都冲在前,退在后。他接到连队命令后,对通信员说:“请你回去转告连首长,我李连山阵地在人就在,死也要完成任务。”说完,他就命令转过身带领留守阵地的8班战士检查弹药,抢修工事,准备进行更激烈的殊死搏斗。
过了中午,日伪军又开始了疯狂的冲锋,李连山副排长和战士们看到冲锋的日伪军的后面有拿着上了刺刀的日军督战队在后面督战,所以进攻的日伪军只能蜂拥而上,李连山副排长看到这个情况急得眼都红了,大喊一声:“打!”手上端起机枪就朝着敌人猛烈扫射,战士们也愤怒地把手榴弹接二连三地向敌人头上扔去,敌人身体血肉横飞,又败退了下去。
当打退了敌人这次冲锋后,战士王文兴喊道:“排长,有敌人!”李连山副排长顺着王文兴手指的方向看去,只看到通往主峰佛松塔的那条羊肠小道上,有一群日伪军正在向主峰佛松塔攻击前进。日伪军如果占领了占领主峰佛松塔,他和战士们会被日伪军两面夹击,成了三明治,一点退路都没有了。
正当李连山副排长思考下一步行动的时候,另一位战士邢贵满又大喊敌人上来了,李连山副排长转身一看,山下的敌人正在向上冲锋。留给李连山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撤的话,上级机关跟群众还没有转移到很安全的地带;不撤的话,他们这些人就要被日伪军两面夹击,陷入重围,生还的几率将没有可能。
到了下午4时左右,日军已经占领了佛松塔,架起机枪向8班的阵地扫射,18名战士到这个时候打得只剩下4名。李连山副排长看到身边仅剩下来的王文兴、宋聚奎、刘荣奎、邢贵满4人,而敌人已经冲向阵地,于是他大声喊:“上刺刀,跟小日军拼了!”
于是,鸡蛋坨8班阵地上开展了白刃格斗。李连山副排长一连刺死了三个日军,当他的刺刀扎入第四个日军胸膛的时候,由于李连山副排长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一口饭,也没有没喝一口水,顿时头晕目眩,刺刀也拔不出来了。另一个日军从背后痛他一刀,剧痛使他醒了过来。他用尽力气,拔出刺刀,转身向日军冲去,这个动作吓得日军不断地往后推。就在这个时候,从佛松塔主峰上射来的机枪子弹,击中了李连山的肩膀。他喊道:“咱们死也不当俘虏,把枪砸了,跳崖!”
“死也不当俘虏!”战士们齐声喊道。
李连山副排长还没来得及跳下悬崖就又被好几颗子弹打中牺牲了。宋聚奎、刘荣奎最后把枪扔下了悬崖,两个人手拉手,跳了下去!
邢贵满慢慢倒退着,把一个日军引到了身边,用刺刀刺死了这个日军,抱着他的武器------三八大盖跳了下去。
小战士王文兴机智地拔下刺刀,插在了隐秘的石头缝里,然后纵身跳了下去。
据《涞水县志》载,在悬崖对面的山洞里躲藏的老乡,看到了整个过程。
日军终于冲上了鸡蛋坨阵地,被8班战士们的最后的英勇举动惊住了,使得日军没有了继续进犯的勇气,而是带着多具尸体和60多名伤兵,连夜撤出了8班阵地,退回了他们据点。其他几路进攻分区的日军,也相继被我军打垮,狼狈的逃出了根据地。
第二天一大早,2连和附近的乡亲们在佛松塔悬崖下,找到了烈士们的遗体。清洗干净,裹上白布,安葬在佛松塔前。
为了表彰五位勇士,晋察冀聂荣臻、萧克通令嘉奖,称赞他们“英勇顽强,精神可佩”。
《铁流雄师:步兵第一九九师师史》黄河出版社9年6月
《涞水县志》燕山出版社年1月
(加盟作者:启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