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肤科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引言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八路军战士们在绝境的情况下,为了不被敌人俘虏,选择跳崖,非常悲壮。实际上,狼牙山五壮士的悲惨结局,与一位八路军叛徒有关,他就是赵玉昆。

赵玉昆不是普通的八路军战士,而是军分区的支队司令员,手握两个团的人马。赵玉昆既然是八路军的军分区支队司令员,在军中的地位还可以,他为何会叛变投敌,出卖战友,给八路军造成重大损失。

赵玉昆当了汉奸,自然难逃惩罚,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土匪出身,占山为王

旧时代,社会动乱不稳定,占山为王的土匪并不少,官府也没法管他们。土匪平日干一些打家劫舍的事情,劫掠富豪、地主的财产,干一些非法的勾当,为祸一方,给当地的百姓造成极大的危害。

赵玉昆加入八路军前,就是一位占山为王的土匪,他是河北易县人,年轻时期为了能吃饱饭在东北当兵。赵玉昆没什么文化,当兵就是为了吃饭,军阀混战期间,赵玉昆觉得留在部队也没什么好处,吃不饱饭,赚不到钱,就跑回家中,当了屠夫。

赵玉昆脾气暴躁,行事冲动,经常与他人起冲突,仗着自己身板好,欺负了不少人。当屠夫期间,赵玉昆与他人争执,故意打伤了他人,吃了官司,被判了好几年的刑期。

出狱后,赵玉昆觉得继续当屠夫没有意思,决定干一件大事。恰好“七七事变”发生,日军全面侵华,中华大地处于全面战争的状态。赵玉昆不知道从哪里听戏听到了一句“乱世出英雄”,决定自发组建一支部队,干一番事业。

说干就干,赵玉昆与当地的地痞流氓,无业游民商议,由他带领组建一支队伍,专门打劫土豪、地主,打劫来的钱财分掉一部分后,剩余的用于扩充队伍,购买武器,然后袭击日军,也算是抗日了。

带兵打仗的事情赵玉昆不擅长,他想到了同县的一位东北军营长宋学飞,当时就在易县。赵玉昆深知部队需要发展,离不开专业军事人才的指点,为此,他不惜“三顾茅庐”,带着不少钱财,多次邀请宋学飞加入自己的队伍中。

宋学飞长期在东北军任职,还是一个营长,有正规的军事教育经历,在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方面,肯定要强于赵玉昆的。在宋雪峰的帮助下,赵玉昆的队伍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投奔。

赵玉昆被抓,八路军营救

随着赵玉昆所部的势力不断壮大,在易县的另一支土匪武装势力孟阁臣在利益上起了冲突。孟阁臣有些来头,早年在卫立煌的手下当过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一部分士兵掩护主力撤退,全连最后剩下不到二十人,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就在易县附近举起了抗日大旗,收拢了七千余人。

正所谓一山容不下二虎,孟阁臣和赵玉昆两支土匪军都在易县附近发展,难免会有利益方面的冲突,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演变成一起武装冲突。

尽管赵玉昆有宋学飞这样的专业军人帮助,但孟阁臣的部队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更强,况且他本人和他手下的一帮弟兄,都是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因此,双方一交手,结果显而易见了,赵玉昆所部大败而归,连同赵玉昆本人都被孟阁臣抓了,当了俘虏。

赵玉昆被抓,宋学飞为了营救他,找到了老红军孟庆山,请他向八路军报告,希望八路军能做个中间调解人,劝孟阁臣放了赵玉昆。在孟庆山的调解下,赵玉昆与孟阁臣两支人马冰释前嫌,相互不再攻击,互不干涉。

当时全国各地有武装力量抗日,八路军为了吸收更多的抗日力量,有意拉孟阁臣和赵玉昆加入。见八路军势大,孟阁臣同意入伙,成了“第七路军”司令员。

孟阁臣加入了八路军,赵玉昆也效仿,在孟庆山的介绍下,加入了八路军,部队番号是“第十路军”。一支“第七路军”,一支“第十路军”,两支大军加在一起足足有上万人,八路军将他们收编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抗日武装力量。

可这批人大多数原来都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思想比较落后,八路军部队吃得苦,待遇差,很快就有人不满了,囔囔着还不如当山大王痛快,这样至少有酒有肉吃。孟阁臣的亲兵更是明目张胆欺负老百姓,干着吃喝嫖赌,祸害老百姓的事情,给根据地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

更过分的是,孟阁臣不仅和赵玉昆明目张胆起冲突,更是勾结日伪军,做一些汉奸的事情。这还了得,军区负责人杨成武决定要消灭孟阁臣,带了三个团的兵力,集结在易县附近。

杨成武一来,孟阁臣还假惺惺地让下属来慰劳三军,准备打马虎眼。杨成武觉得大家都是抗日力量,孟阁臣的行为不代表他手下几千人都是这么想的,决定让本乡的士兵对孟阁臣手下的士兵展开乡情攻势,没多久孟阁臣的七千余人土崩瓦解了。

杨成武亲自带队,直奔孟阁臣所在的司令部,战斗打响,只有孟阁臣的亲信零星抵抗,多数“第七路军”的人还是选择围观,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那天早上,孟阁臣像往常一样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躺在榻上抽一小时大烟,由他的三老婆伺候着。枪声一响,孟阁臣慌了神,刚反应过来,自己的住所就已经被八路军包围了,他只能双手举起投降了。

被关押后,孟阁臣还不知悔改,竟然向警卫索要大烟。最终,孟阁臣被押送到晋察冀边区,接受百姓的审判。“第七路军”除了少部分顽抗的,多数被编入了“第十路军”。最终,由赵玉昆领导的“第十路军”改编为一分区第五支队,人数有几千人之众。

赵玉昆投敌叛变,下场大快人心

为了安抚赵玉昆,杨成武也给了他很大的尊重和信任,任命赵玉昆为一分区司令员,宋学飞是参谋长,下辖三个团的团长都是赵玉昆的亲信。杨成武觉得赵玉昆的部队思想上还有待进步,便派了一位叫王道邦的老红军干部,担任支队政委。

根据地一分区的实力得到迅速增长,但问题也不少,赵玉昆的部队依旧难改土匪气,经常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想念曾经占山为王的日子,赵玉昆本人也没有起到带头作用,经常抱怨这,抱怨那,偷偷摸摸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一件事的发生,让赵玉昆产生了叛变投敌的念头。年8月,时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五支队司令员赵侗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私自带着部队跑到重庆,被重庆国民党政府授了个“少将”,这是叛变行为。

年12月,赵侗所部在石家庄被八路军师某部消灭,赵侗被击毙。赵侗的身份其实不简单,他是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的儿子,有着“中国抗日学生军领袖”的称呼,抗日战争时期,曾率部击落日军一架飞机,大涨士气,为抗日做了不少事。

可赵侗身上有缺点,他为人桀骜不驯,不服管教,据《聂荣臻回忆录》一书中说:

赵侗这个人很狂妄,一直想脱离我们,要“独树一帜”。赵侗本人后来也带了十来个人逃跑,后来跑到重庆。国民党政府好不容易在敌后找到这样一个一心投靠他们的人物,于是大肆吹嘘他,又是给他下“委任状”,又是给他配电台、密码和各种新式武器,派他回华北来,同我们争地盘,搞摩擦,破坏我党建立的敌后根据地。

鉴于赵侗的这种行为,八路军将赵侗所部消灭也在合理范围内了。这件事触动了赵玉昆的神经,让他坐卧不安,生怕八路军找他秋后算账。

年初,抗日形势越发困难,赵玉昆密谋投敌,他先是设下了鸿门宴,邀请杨成武和军分区团长来参加,妄图将八路军分区的主要领导一网打尽,全部抓获,好在日本人面前邀功,当个见面礼。

杨成武为人谨慎细心,结合赵玉昆此前的种种行为,他留了一手,派遣部分代表参加赵玉昆的鸿门宴。赵玉昆见分区领导没有来全,就没敢动手,生怕到时候还没出根据地就被消灭掉了。

于是,赵玉昆设下的鸿门宴成了“告别宴”,没过几天,他带着亲信三百余人,悄悄地投降了日军,途中还杀害了我军东路办事处,打死八路军干部二十余名,这是一笔血债。

赵玉昆原是八路军军分区支队司令员,掌握许多核心机密,对八路军的情况很了解,他投敌势必会给我军造成很大的损失。果然,赵玉昆当了日本的特务部长,带着日本人突袭八路军根据地。

为了消灭杨成武领导的八路军主力部队,赵玉昆不择手段,带着一万多名日伪军,进入八路军根据地,杀害根据地百姓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剧,就是赵玉昆做的恶,给日本人带路的人就是他。

日本人投降后,赵玉昆没了靠山,只能隐姓埋名生活着。全国解放后,罪孽深重的赵玉昆为了活命,用炒烫的黄豆涂在脸上,把自己的容貌毁了,弄得一脸麻子,打算改头换面生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赵玉昆最终还是被认了出来,被他在铁路局当工人的表叔认了出来,报告给了当地机关。

公安机关迅速展开抓捕行动,很快就将没有防备的赵玉昆擒拿住了,在表叔的做证下,赵玉昆无从抵赖,只能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和所犯的罪行,等待他的下场只有一个——被枪毙!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赵玉昆为自己的行为买了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