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挂云山和“六壮士”,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狼牙山五壮士,想起那个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年代,是由于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家喻户晓。然而,早在狼牙山五壮士之前,发生在井陉抗战初期“挂云山六壮士”慷慨悲歌,却鲜为人知。
挂云山位于我县东北部的威州镇境内,距县城15公里,由于地势险要,高耸入云,故名挂云山。挂云山峭壁似切,山峰陡峭,这里西依巍巍太行,东临华北平原,朝可迎晓日,午后送夕阳,素有“小泰山”之称。年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全面打响,晋察冀边区共计42个团参加了这场战斗。这一年秋天,“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告捷,井陉战场八路军主力在完成破袭正太铁路任务后奉命转移,而这时日本侵略者却紧追不舍。
(康长玉)咱们地方部队有一个井(陉)平(山)获(鹿)第三支队,支队长叫李鸿山,(掩护阻击)任务都搁在他身上,任务主要是掩护总部回撤。
三中队队长李鸿山奉命占据挂云山,对经过这里的日军进行阻击牵制敌人,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上山后,李鸿山与区妇救会武装部部长吕秀兰带领的地方武装不期而遇,于是他们在一起根据地形进行战斗部署。挂云山主峰南北两面都是万丈悬崖,西面山势较缓,有条“之”字形小道通到山顶。东面是比主峰略低的卧狼垴,中间有条跨越山峡的石梯相连。卧狼垴的东、北两面也是悬崖陡壁。吕秀兰带领三中队一个机枪班、区小队及民兵守卫卧狼垴,李鸿山带两个排和三峪、上庄两村民兵把守主峰,扼守通往挂云山的通道。部署完毕后,日军调集人马也(尾随)赶到了挂云山的脚下。
(康长玉)第三支队任务就是牵制敌人,掩护撤退,山上机枪嘎嘎嘎嘎的打,平常见他没有机枪,这一响就把周围敌人引过来了,敌人拿过地图,看地形后就调集主力攻打挂云山。
追赶主力部队的敌人,以为我主力部队都在挂云上,于是日军调集三四千人从四面包围了挂云山。10点钟左右,战斗开始了,北面的敌人架起了两门山炮向挂云山猛轰,同时约一个营的日军爬上挂云山西侧距主峰很近的锅帽山,用十几挺重机枪向主峰西侧扫射,东面、南面的敌人也以四五个营的兵力向卧狼垴发起了猛烈攻击。
(康长玉)山底下是大炮往上轰,炸得东边过不去人,咱们就是凭着地势险要打阻击,用石块居高临下砸向敌人。
整整一个上午日军组织了几十次进攻,但一直攻不上挂云山,于是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同时从石家庄飞机场调来了侦察机,在摸清情况以后,日军改变了战术,他们在佯攻两侧的同时,集中火力强攻卧狼垴,而这时守卫卧狼垴的只剩下一名区基干队队员名叫李芳芳。
一个又一个战友牺牲了,面对四面蜂拥而上的敌人,李芳芳光着膀子端起机枪冲进敌群一阵扫射,子弹很快打光,他拉响最后一束手榴弹与簇拥而上的敌人同归于尽,年仅18岁。李芳芳牺牲后,卧狼垴失守了,而在此之前三中队队长李鸿山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日军在占领卧狼垴后开始沿主峰东侧山下小路爬上了挂云山,这样使守卫西面的战士腹背受敌,处在两面夹击的危险处境。关键时刻,区妇救会武装部部长吕秀兰果断决定,自己带领五名同志阻击敌人,其他同志实施突围。
(康长玉)能刺死一个算一个,咱们人冲下去,上边打,下边也打,在拐弯狭窄处死的人最多,血流成河……,吕秀兰带领五名战士在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弹药用尽。而对着四面涌上来的敌人,他们把枪砸毁,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青山埋忠骨,英名垂青史。让我们来记住这些民族英雄把,他们是区妇救会武装部部长吕秀兰22岁、战士康三堂15岁、战士李书祥16岁、炊事员刘贵子、战士康英英、区公所助理员康二旦。
六位革命英烈在此抗击日寇侵略,舍身跳崖慷慨殉国的大无畏民族革命精神令高山仰止,英烈以花样年华谱写的爱国主义篇章,比《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还早一年。为此,时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的臧伯平同志,还曾专门为英雄赋诗一首以此追念:“抗敌殉国足英豪,千古垂名励后曹。喜得神州升平世,挂云长虹贯九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