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一转眼儿童时光已经离我们远去,变得那么遥不可及而又时常在我们的回忆里。
儿时有太多值得记忆的场景与人,儿时玩伴、河里摸鱼、过家家、麦场嬉戏、别人瓜田里匍匐的你、案桌上学习、单挎书包、课桌上的“早”字、教室外罚站的你......
今天带着大家重回童年,回忆儿时的教室,重温那时的懵懂,一直记忆犹新的文章。我今天梳理下十篇记印象最深刻的文章,看看你是否也和我一样。
一、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现在读起来仍然是朗朗上口,瞬间又回到了那时拉着长音读课文的场景,还是那熟悉的味道;来,一起背一遍......
二、乌鸦喝水
聪明的乌鸦教会了我们使用工具,遇到困难先不要放弃,多动脑筋,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小时候根本读不懂文章的意义,只是觉得这只乌鸦很可爱,没有手,喝点水都费劲[捂脸]。
三、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
这首歌应该不会有人不会唱吧,我这个五音不全的人上学期间学会的第一首歌应该就是这首经典校园歌曲,这首歌也是经常上榜校园歌咏比赛热门歌曲,欢快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再加上摇头晃脑唱歌的一个个“红领巾”,那画面简直绝了,满满的回忆!
四、卖火柴的小女孩
对这篇文章的印象就是满满的悲凉,一个花一样的年纪却被冻死在寒冷的冬天里,对差不多年龄的我们是一个不小的触动,虽然不能完全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但是那种悲凉的气氛确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这篇文章也是少数几篇我不愿重复去读的文章之一,不想去重复体验那种凄凉感。
五、掩耳盗铃
小时候总觉得那个人好傻,但现在仔细想想自己何尝不是时常在做着他做的事,这种自欺欺人的事相信很多人都做过,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现在看来真是莫大的讽刺,不免让人心酸。
小时候,哭着哭着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哭了。
六、少年闰土
这张插图是语文课本上最经典的,没有之一,图片中的男生拿着一把钢叉,约莫12岁左右的年纪,他正是鲁迅先生的故友闰土。
他在一片西瓜地里面,带着银色项圈的他正在抓碴,上学的时候只是看这张插图五颜六色真好看,但是等到进入到社会却感触颇深:
曾经的我们是“少年闰土”,现在的我们是“中年闰土”,生活将我们变成了神情麻木,世俗懦弱的人。
七、狼牙山五壮士
这是一个悲剧,却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在曾经那个动荡的年代下,无数的人为了国家而英勇就义,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安静岁月,革命先烈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小时候总是在想,他们难道就不害怕死吗?怎么敢从那么高的山上跳下去,谁都怕死,但有人却为了民族大义甘愿赴死,这就是我们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还专门看了这个电影,对文章、电影都有深刻印象,至今都记忆深刻;庆幸的是其中有两名壮士竟然奇迹般生还了,其中一个是副官葛振林,一个是军人宋学义。
八、将相和
这篇文章说实话很长时间都没记起名字,但是文章内容很熟悉,一直以为是叫“负荆请罪”,后来查了一下才突然想起来叫“将相和”;图中所画的就是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画面,展现的是两位历史名人之间矛盾化解,关系更加亲密的故事。
九、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讲述了鲁迅小时候勤奋学习的故事,虽然当时老师读不太懂鲁迅先生的文章,但是自从我们学习了该课文我们班所有的桌子上基本都刻有“早”字,成了那个年代我们想要发奋学习的座右铭和时代印记。
十、我要的是葫芦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说的是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生了虫,邻居让他治一治,他不以为然说自己要的是葫芦又不是叶子,最后愿望落了空。当时感觉他说的好像没什么问题,现在一看当时的自己也是一傻子。
还有哪些文章是你印象比较深刻的呢,评论区说一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