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地图沁阳市隶属河南省焦作市,古称怀庆府、河内县,因故城位于沁水之阳而得此名,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沁阳为中国首批“千年古县”,自古为豫西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属京畿重地,周称野王邑,汉为野王县,隋改河内县,明清为怀庆府所在地。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一、历史沿革1、夏为覃怀地,春秋为晋野王邑,战国先后属魏和秦。2、秦置野王县(治今沁阳市区),属河内郡。西晋河内郡迁治野王县。北魏天安二年(年)置怀州,治野王县。太和八年(年)废,东魏天平初复置。3、隋开皇三年(年)废河内郡,十六年改野王县为河内县。大业初改怀州为河内郡。唐武德二年(年)复置怀州,天宝初复为河内郡,乾元初复改怀州。4、金天会六年(年)改名南怀州,天德三年(年)复为怀州。蒙古宪宗七年(年)升为怀孟路。元延祐六年(年)改为怀庆路,明洪武元年(年)改为怀庆府。今日沁阳5、年改河内县为沁阳县,属豫北道。年属河北道,年直属河南省。6、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年属新乡地区。7、年改属焦作市。年改沁阳市,由焦作市代管。河内石苑二、地名来历1、覃怀:来源于中国古代地志类名作《禹贡》。《禹贡》载:“(禹治水)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zhi)绩,至于衡漳。”,意思是讲大禹治水把太原治理好了以后,又治理到太岳山的南面。覃怀一带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又到了横流入河的漳水。这里明确指出,覃怀处在太岳山与漳河之间,背靠太行,在黄河的怀抱里“覃覃”延展着。这或许就是覃怀之名的原始本意。2、野王:西周时期,周王直接统治地区和各诸侯国均有“国”和“野”。周王或诸侯所居都城及其近郊称之为“国”,郊以外称之为“野”。周武王初年封次子邘叔于于,称为于侯国。今沁阳城西北三十里有于城,即古于国。沁阳城在春秋战国时期相对“于侯国”只能称之为“野”。于侯封其卿大夫于于国郊外作为采邑,史称野王邑。3、河内: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改野王为河内县。4、沁阳:最古老的沁阳是武陟县的沁阳村,俗称南沁阳。据《武陟县地名志》记载:“沁阳村位于乡驻地(小董)西魏时称沁阳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因当时境内有沁阳城(即今武陟县小董乡西沁阳村,因在沁河北岸得名),故名。《水经注沁水》:(怀)县北沁阳城,沁水逕其南而东注也。三、旅游景点1、沁阳市博物馆。它是在原天宁寺旧址上建立起来的。该寺始建于隋代,时名长寿寺,唐武后时易名大云寺,金代又易名为天宁寺。沁阳市博物馆以《河内石苑》、《沁阳革命史迹》、《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为基本陈列。2、朱载堉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沁阳市自治街中段,纪念馆共分四个展厅,介绍朱载堉生平及成就,馆内有大量碑石、题刻。纪念馆中间为朱载堉像,旁边陈列着经朱载堉改进过的大型唢呐模型。3、丹河峡谷。位于河南焦作沁阳市东北16千米处,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以“古、幽、秀、奇、素”而著称。修建于宋朝时期的宋寨,规模庞大,保存完好,有“中原第一堡”之美誉。4、神农山。神农山是国家AAAAA(5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与晋城市山河镇狄河村交界,神农山风景名胜区面积平方公里。传说,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而得名神农山。四、著名人物编辑1、练何(—),字子俊,本姓东,河北道怀州河内县赵栿里(今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人,唐贞观时与李勣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辽东城,唐太宗以“精练军戎”,赐姓练,封岐山侯。2、李商隐(约年—约年),字义山,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晚唐著名诗人。3、道信(—),中国禅宗第四祖,俗姓司马,世居河内(今河南沁阳),后迁蕲州广济。4、卢多逊(年—年)北宋宰相,崖州谪宦,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5、许衡(——)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思想家。6、朱载堉(年—年),出生于明郑恭王府(今河南沁阳),明太祖朱元璋八世孙。7、宋学义(年——年),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84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