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百壮士
年10月28日,上海,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
守卫四行仓库的战士们正在和日军激烈的交火,在此之前,战士们已经挡住了日军的十多次进攻。四行仓库的楼体很厚,南面和东面就是租界,日军不能用重型大炮进攻,但又久攻不下,于是派出小队进行楼体爆破。
十多名日本兵在楼下举起厚厚的钢板,组成了钢板阵,一边凿墙,一边往墙里填炸药。楼上的战士们察觉到,往下扔手榴弹、用机枪打,但日军的钢板太厚,根本打不进去。
眼看着一队一队的日本兵已经往墙里填了炸药,战士们却无可奈何,一个21岁的战士走了出来。他迅速往自己身上绑一圈手榴弹,准备完毕后,他拿出一件汗衫递给了身边的战友,说:“给我妈!”
说完,他走到楼上墙体开出的窟窿前,却被敌人打中了几枪,他的身体向后倒了倒,稳住身形后,迎着楼下和对面打来的子弹,纵身跃下。
接着,楼下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这个年轻战士和爆破楼体的日本兵一起,身体被炸得支离破碎。
他叫陈树生,那年21岁。
楼上的战友和苏州河对岸观战的几万名民众都被震撼了。战友打开陈树生给他的汗衫,上面写着“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在后来的电影《八佰》中,陈树生跳下楼后,楼下的日本兵更多了,陈树生的牺牲刺激着他们,纷纷往自己身上绑上手榴弹,在窟窿前一跃而下。
“妈!娃儿不孝了!”
“湖北通城,李满仓!”
“湖南浏阳,王金斗!”
“俺叫赵孟良!”
随着这些呐喊一并响起的,是身体坠落在地面沉闷响声,和紧随其后的爆炸声。一个爆炸声,意味着一位战士英勇就义,与日寇同归于尽。四行仓库的楼下,血肉横飞,极其惨烈。
这场战斗后来被叫做“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年10月26日到11月1日。
(四行仓库保卫战真实照片)
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日寇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军队开火,“七七事变”爆发,震惊中外,随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任三军大元帅,日军对中国各地展开了侵略。
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场战争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会战,中日双方共有约万军队投入战斗,整个战役持续了三个月。
淞沪会战标志着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在国民党军队的抵抗下,日寇虽然死伤惨重,但还是攻陷了上海。战争的氛围在民众之间流散,许多爱国人士义愤填膺,但无济于事。
10月26日,蒋介石军队的败相已露,上海闸北地区的抵抗越来越艰难,眼看着上海即将沦陷,蒋介石下令撤出上海绝大多数的部队,只留下八十八师单独留守,抵抗日寇。
八十八师最后没有全部留在前线,师长顾祝同,也没有留在前线。
四行仓库是上海最后被中国军队保卫的地方,除了这座楼以外,都是日占区和租界。当时敌我双方实力悬殊,蒋介石的撤军也让上海民众的内心惶惶不安。留在四行仓库的部队,要承受的不仅是日寇的炮火,还有民众心中最后的期待。
战士们从上海各战场集合到四行仓库后,留在四行仓库的将领清点了战士们人数,做好他们的名册,以便牺牲后,按名册上报,优抚家属。他亲自组成敢死队,严阵以待。
这场战斗极其惨烈。
(四行仓库保卫战真实照片)
保卫四行仓库的部队被叫做“八百壮士”,毛主席后来赞扬道:“八百壮士是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蒋介石也称他们为“精忠贯日”。
83年后,导演管虎上映了一部轰动一时的电影,叫《八佰》,记录的正是“四行仓库保卫战”。电影里有许多感人的地方,最让人止不住眼泪的,就是21岁的陈树生身绑手雷以身殉国的场景,而他至死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这场战斗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被无数次拿来歌颂,“八百壮士”与“狼牙山五壮士”齐名,成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英勇图腾之一。
领导了这场战斗的人,叫谢晋元,时任陆军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团长。他是国民党军队的英雄,也是我军的烈士。更加严格地讲,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二,谢晋元
谢晋元是客家人,年生于广东省蕉岭县。他的父亲和母亲是朴素的农民,靠种地和做小商贩糊口。谢晋元继承了父母的勤劳踏实,从小就憨厚老实,为人刚毅果敢。
那时候正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谢晋元在新时代与旧时代更迭的环境下成长,自然不仅仅想做一个农民。他童年时就喜欢下棋、看书,对清政府的无能和侵略者的行径会愤怒,对国人和国家会悲悯。
年,新思潮兴起,9岁的谢晋元被父亲送进了教育“新学”的“育民学校”。在学校里,谢晋元除了学习数学和识字外,还会学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谢晋元从那时候起就被灌输了“天下为公,为国为民”的爱国思想,深受影响。
后来,谢晋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学,又考上了高中。求学经历很苦,但谢晋元毕竟农家出身,吃苦勤奋,也明白学习的好处。那时候,他在日记里写:“要努力勤读,以求增进个人的学识,凡一切事业,均由学问为出发点。”
这样的人,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差。
年,全国各地都开展起“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和卖国贼”的斗争,正值少年,又有一腔爱国热血的谢晋元自然也投身在这些斗争当中。参加了几次集会和游行后,谢晋元发现很多人只会喊口号,并不会做出实际行动。
只说,不做,有什么用呢?结果注定会失败。
谢晋元不想这样,他明白救国救民靠的一定是实际行动。
年,谢晋元参与了声援“五卅运动”的大游行,目睹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残忍暴虐。偏偏国内军阀混乱,非但不作为,还一同欺压百姓,人民不得安宁。同时,谢晋元听说周恩来带着黄埔军校的学生参加示威游行,深受触动。
同年,谢晋元从现在的中山大学毕业,弃笔从戎,转入了黄埔军校。他先是在步兵科,后来转到了政治科。当时周恩来是政治部主任,谢晋元经常聆听周恩来的教诲,受到了很多革命思想教育。这些教育对谢晋元的影响也极深。
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开始北伐,谢晋元提前毕业,参加了战争。谢晋元在北伐战争中担任排长,每次战斗都冲在前方,十分英勇。经过了几次战斗的浴血磨炼,谢晋元逐渐兑现了自己的军事天赋。
几个月后,孙传芳的福建军务督办周荫人趁着国民革命军北上,率军偷袭兵力薄弱的广东,一共3万多人,势如破竹地占领了蕉岭、松口、饶平等地。
周荫人的部队营地设在永定。国民革命军兵力不如对方,补给和装备也都落后,但要做出反击,只能把目标放在他们的大本营永定。谢晋元也参与了袭击永定的战斗,他带领一个排,战斗了三天三夜,终于攻克了永定城。
战斗胜利以后,谢晋元又立刻投身到新的战场上。他先后在永定、漳州、南京等地参加战斗,在战场上总是身先士卒,英勇果断,立了不少战功。他也从排长一路升到了副营长。
年5月,“济南惨案”爆发,谢晋元作为北伐军的先锋营营长,遭遇了和日军的恶战。谢晋元在这场战斗中也身负重伤,只好去了汉口养伤,期间仍一直挂念着北方的战场。
这期间,谢晋元的女友来汉口照顾他,两人日夜陪伴,感情越发深厚。谢晋元伤好后,两人就在汉口结了婚,给自己成了家。
尽管结了婚,谢晋元贪恋的依然不是家里的温柔乡,而是救国救民的大志向。
谢晋元在各场战斗中表现都极其英勇,在军中的职位也一路晋升。年,谢晋元随军进入上海闸北,也就是上海水陆交通的中心。日寇对上海虎视眈眈,此地是重要的战区,谢晋元随十九路军,率领一营,在此地保卫上海。
当时,东三省已经沦陷,日寇下一个目标就是上海。为此,日寇甚至开动了航空母舰。随着日寇的大规模兵力在上海集中,保卫上海的十九路军也严阵以待,谢晋元带领的一营,更是随时准备冲锋。
日寇发起进攻前,扬言说:“四小时内占领上海,并解决十九路军。”
年1月28日,日寇发动了进攻,“一二八事变”爆发。
这是谢晋元第二次与日寇战斗,根本不再畏惧,他在战地日记里写:“日军轰炸,只是威吓力比炮弹大些……在战壕里根本不怕!”。
这场战役的影响力很大,除了保卫上海的军队外,社会各界人士也在奔走支援,民众、军队的齐心协力下,日军此战惨败。
第二年,蒋介石迫使十九路军参与“剿共”,十九路军中皆不愿,谢晋元等人联合起来,十九路军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
后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扣押,随着谈判的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建立了起来。谢晋元的部队随时待命,准备面对全面抗战。
淞沪会战打响之前,谢晋元将自己的妻子劝说回广东,他知道上海要打仗了,希望妻子能安全的地方。妻子起初担心谢晋元的安危,不肯独自离去,谢晋元好说歹说下才同意。于是谢晋元向部队申请,亲自护送妻子回了广东。
回乡后,谢晋元和妻子又到了分别的时刻,他对妻子说:“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之素志也,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
“我不是好儿子、好丈夫……最后胜利到来时,我会亲自迎接你们母子回上海。”
这时的谢晋元,已经写好了遗书。
年8月13日,曾经保卫过上海的谢晋元,率领部队打响了淞沪会战的第一枪。
淞沪会战中,谢晋元升到了团长。他想出了摧毁日寇“出云舰”的办法,还亲自实施了让日寇损失极其惨痛的“铁拳计划”。虽然上海逐渐沦陷,但“谢晋元”的名字也让日寇恨得牙痒痒。
上海的战场节节败退,国际上,11月6日将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蒋介石下令撤军后,独独留下八十八师守卫上海。这样一来,八十八师师注定要牺牲的,蒋介石自然也清楚。
蒋介石的目的,是想通过八十八师的牺牲来换取国际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