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山拒马河畔有一座山,叫做老帽山,抗日战争时期就在这座山上,发生了一个堪比“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故事。
年4月中旬的一天,房山南窖据点的多名日伪军向十渡进犯,企图袭击中共房涞涿联合县委县政府和八路军冀中10分区部队指挥机关,为给转移争取更多时间,10分区27团派一个排,在老帽山下凭险扼守、阻击敌人。
▲图片来源丨北京日报
老帽山是十渡镇十渡村,与十渡镇马安山村之间的一座高山
居高临下,俯视十渡河滩,八路军战士凭借有利地形,顽强地阻击来犯之敌,日伪军冲不上去,只能用机枪向战士们疯狂扫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阵地前倒下一片日伪军,八路军战士的伤亡也在不断增加,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八路军战士发起突围,没有成,14名战士牺牲了,最后只剩下6人
6名八路军战士且战且退,退到老帽山山顶,没子弹了,他们就用石头砸,面前是步步逼近山顶的日伪军,背后就是悬崖,6名战士誓死不当俘虏,抱枪跳崖
▲房山区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内的老帽山六烈士雕塑 图片来源丨党建房山
如今,在老帽山下的马安村,新落成的村史馆内,就有一座“老帽山六壮士”的雕塑,供人瞻仰,他们的名字,至今没人知道,但他们的壮举,我们绝不能忘
▲图片来源丨北京日报
在马安村村史馆内,还有两面珍贵的红旗,村民们珍藏至今
▲图片来源丨北京日报
一面是年秋,房涞涿联合县政府授予的“抗日模范村”;另一面是年夏,中央访问团送来的毛主席亲笔书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它们对面的墙上,贴着抗日战争时期马安村百余户村民的集体宣言——“最后一个郎,最后一粒粮,最后一口气,坚决不投降”。
除了两面红旗、“老帽山六壮士”雕塑,在马安村村史馆里
还有哪些故事呢
▲图片来源丨北京日报
经历了炮火磨练和历史沉淀,如今马安村始终紧跟党前进的步伐,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挖掘生态优势,在京西大地上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村史馆——镌刻着普通百姓的眷恋,更是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更多人学习先辈艰苦奋斗精神,发扬革命传统,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为村民谋福祉。
▲图片来源丨北京房山
目前,马安村村史馆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安村概况马安村明朝建村,史称邙安,后改名马安。马安村古代为山城,古城遗址的南北城墙遗址尚存。并存官亭、点火台、理戍台、武街等近10处历史文化遗址。马安村享誉平西,不仅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因为它有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全村十余处红色文化与古村文化遗址遗迹,是抗日战争时期房良联合县政府、房良联合县二区政府、房良联合县抗日高小所在地。
第二部分坚定信仰跟党走马安村年成立党支部、村政权,曾是房良联合县委、县政府驻地,全村百户人家,家家争相当兵,人人支前。马安村被日军烧过三次,在抗战时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做出了重大牺牲,但英勇的马安人民始终跟党走,没有出现过一个叛徒,始终坚决抗日。
第三部分万众一心守家园抗日战争时期,马安村经历四场战斗,军民浴血奋战,摘掉日伪据点,突围东戍片,南岭、老帽山阻击日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可歌可泣壮丽篇章,涌现出老帽山六壮士、南岭烈士等无名英雄,他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但他们的精神之光却照亮了百年的时空。
第四部分红色基因代代传英勇的马安人民,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涌现出一批英雄儿女,如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功勋荣誉勋章获得者刘占怀,冀东军队一级战斗英雄,荣获独立自由勋章的某军分区司令员刘万忠等等。和平时期,马安人民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一代代马安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续写着不平凡的事迹。
十渡镇马安村村史馆突出了“红色”主题,像这样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村史馆,房山区还有很多村史馆(乡情村史陈列室),是留住乡愁、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方式,是展示民情民风民史的重要载体,是巩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通过建设村史馆,让人们“走得进来、沉得下去
停得住脚步、留得住乡愁”,进一步增进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前去参观,记得做好疫情防护措施哦~
如今的十渡,风景如画,当我们享受岁月静好的时候,请一定记得,这大山中的牺牲与悲壮。
来源:青春房山、北京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