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我们要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刘老庄连”前身是江苏丰县四区的一支游击队,组建于年11月,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年3月,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17日,日伪军余人分兵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4连82名官兵,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奋勇阻击各路敌人。当日,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围时,4连与日伪军在淮阳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遇。激战半日,4连于黄昏后再次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18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4连顽强抗击日伪军攻击,保证了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虽经数次突围,均未成功,4连决心固守。日伪军集中炮火对4连阵地进行了毁灭性炮击,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在连续几个小时的轰炸中,4连士兵伤亡惨重,最后只剩下20多人。为了不让敌人从我方获得有用信息,连长白思才下令烧毁所有文件,准备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整场战斗,4连浴血奋战12个小时,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捅、用枪托砸、用小锹砍……毙敌余人,伤敌余人,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为继承烈士遗志,新四军第七旅旅部决定重建四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当地人民群众满怀悲痛为烈士举行了公葬,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还挑选出82名最优秀的子弟补入该连。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烈士,当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烈士陵园。英雄逝去,精神不死。从血战中一路走来的“刘老庄连”,始终高举“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之旗,坚持把优良传统作为建连育人、凝神聚气的传家宝,紧贴实战大力加强军事训练,按纲建连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努力锻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连队。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题的词。以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为首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
5位勇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从25日拂晓一直打到中午,击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他们边打边撤,来到了一个岔路口:往右的路通往老君堂,如果走这条路,敌人必定跟踪而来,主力部队和群众就暴露了;往左通往棋盘坨,到了那里无路可退,但可保证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马宝玉思索片刻,迅速下定决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敌人引向绝路!”他们沿着崎岖的小路,向棋盘坨攀去。敌人误认为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跟踪追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黄昏。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身负重伤,被老乡们救起,幸免于难。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来源:西藏共青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