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是党和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动力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不竭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不断提醒广大共产党员要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用伟大建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发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
一百年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在茫茫黑夜中摸索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由此掀开了起始篇章。一百年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无数共产党员从追寻真理、坚持真理到不断发展真理。事实证明,只有高举真理的旗帜,才能明确前行的方向,如果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苏区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深刻体现了坚持真理的重要性。
在坚定信仰之光的照耀下,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一百年前,中国先进分子在反复比较中,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先驱秉承科学真理,用实践向全世界证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真谛,不断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发展;一百年后,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由理论的清醒走向行动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方能补足精神之钙,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发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屈辱。如何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如何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复兴之路开始了一次次艰难探求,“西式”民主的水土不服给近代中国带来极大混乱,照搬的救国方案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各种旧势力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掀起改天换地的红色浪潮,带给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以光明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且在之后的一百年间,本着初心使命顽强不屈地艰苦奋斗,始终将其贯穿于理论创新、目标规划和发展实践之中,发挥指南针的导向作用,凝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增进了人民福祉,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拥护,引领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的一百年,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不断壮大自己。在一代代人的持续奋斗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展现出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继往开来,接棒时代重任,用共产党人的初心照亮逐梦征程,用行动彰显“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不惧艰险,不计私利,不断增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使命感,与全体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
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元素,其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并不是空中楼阁。马克思用他英勇奋争的一生诠释伟大的斗争精神。马克思的一生一直在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奔走忙碌,为了使劳苦大众不再遭受剥削和压迫,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气概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在面对各国政府驱逐、政治敌人的污蔑和生活打击时,他从未动摇为伟大事业奋斗献身的决心,始终坚持不懈地投身于革命事业,义无反顾地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沧海横流显本色,我国能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重要原因,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发挥了惊世伟力,带领各族人民突破重围、劈波斩浪、大胆探索,取得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保家卫国、社会主义改造等伟大斗争的胜利,不断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回首过往岁月,涌现出的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品格的具象诠释。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威逼劝降下英勇就义的瞿秋白、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烈火中牺牲的邱少云、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慷慨就义的刘胡兰等;还是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用生命捍卫祖国疆土的驻边战士、脱贫攻坚一线殉职的扶贫干部、抗洪抢险的士兵、缉毒警察以及在紧急公共事件中殉职的共产党员,他们都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内在的优秀品质。忆往昔峥嵘岁月,斗争精神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为后人源源不断地输送精神能量。《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提到,党员应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所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必须具备的精神素养。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党员要保持勇于担当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斗志,在工作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不断检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以不懈的坚持、非凡的政治勇气、顽强的意志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发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忠诚是首要政治品格,是入党宣誓时对党的庄严承诺。回望百年党史,一代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无私奉献,身体力行践行了在党爱党、在党为党的初心,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对党忠诚的鲜明政治品格。党员对党忠诚,一方面是要保证自身思想的不变质、信念的不动摇、行为的不偏向,时刻牢记共产党员身份,淬炼党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做政治上的“老实人”。另一方面,新时代党员应继承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对党忠诚不仅体现在理论上的“知”,更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行”,即对党忠诚书写在“让人民满意”的实际行动之中,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用“人民标尺”衡量,是检验共产主义政党的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以中国民众对政府的高满意度,以及强有力的利民实绩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中国的发展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解决人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从解决人民的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国共产党在“做大蛋糕”时,强调“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中真挚的人民情怀。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心怀为民造福的文化自觉,永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赓续百年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血脉,遵守“鱼水法则”服务人民群众,做一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让人民满意的共产党员。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下,中国取得了伟大成就。百年只是序章,奋斗仍在路上。“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迈向新征程的路途上,广大共产党员要汲取伟大建党精神力量,不断激励自己,做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锤炼鲜明政治品格,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研究基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陈联俊温斐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