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唯一一名香港籍解放军战士。
这位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香港籍解放军战士名叫王志军,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王志军的父亲在抗战结束后选择移居香港,到了香港后就职于一家由中资主导的机构,年之后,王志军的父亲已经成为了当时香港一家中资媒体的负责人。
年王志军在香港出生,在香港读完小学后,王志军从香港来到广州上中学。
因为按照当时国内有关部门规定,在港的中资机构负责人的子女一律要回到内地接受教育;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如果不让孩子回到内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那么这些中资机构负责人的孩子岂不是被港英政府给洗脑了?
就这样,王志军就成了当时极少数,极少数同时拥有香港身份证和内地身份证的香港人。
事实证明,回内地接受教育对于王志军这些孩子来说太有必要了,年,王志军主动申请参军入伍。
狼牙山五壮士
王志军最终被分配到解放军55军师团7连,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团的前身为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该团英雄辈出,杨得志上将曾任该团团长;该团最得意战绩是抗日战争中,该团迫击炮连一炮击毙了侵华日军少将阿部规秀。
因为王志军是香港籍,所以他被特意放到了7连,成为7连“狼牙山班”一员。是的,就是那个“狼牙山五壮士”的班。
顺便说一句,王志军的老部队目前就是解放军驻港部队的一部分。
年2月17日对越反击战打响,王志军成为有记录的20余万参战的解放军中,唯一一名香港籍士兵,他所在的部队参与了攻打同登、凉山等战役。
王志军所在的团,在战争打响后,突破前沿内层穿插,四打探某高地,攻占扣马山,真可谓是血战连场。
而在年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过程中,团共毙敌人,俘敌17人,己方战斗减员人。
战后1个营级单位、2个连级单位、4名个人被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授予荣誉称号。
无论从歼敌数量、战绩以及战后立功受奖的规模来说,已经超过了一半的参战的师级单位了,从这一点说,团没有给“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这个前身丢脸,没给“老团长”杨得志将军丢脸。
对越自卫反击战
而这一次为国而战,也成了王志军人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历史。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王志军离开了部队,又回到了高楼大厦林立的香港。
在香港,没有人知道这个脸上总是带着和蔼微笑的王生(王先生)曾亲历过战火硝烟。
虽然王志军已经回归了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身边一位位战友在战斗中倒下,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凋零,这又让王志军久久不能释怀。
为了缅怀和纪念那些曾经和王志军一起为国而战的战友,他想到了用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思考战争的意义。
于是在年,王志军在香港出版了《对越战争亲历记》。
《对越战争亲历记》主要讲述了广西前线解放军55军的作战过程,同时对对越作战的大背景进行了分析,加上王志军本人经历的战斗轶闻,这本书,不仅不可多得的回忆录,也是一本相当好看的战史读物。
和普通网友往往小看越南军队战斗力不同,作为亲历者的王志军先生在《对越战争亲历记》里给予了越南军队相对客观的评价。
王志军先生在书中表示,越南军人在作战技能、战斗意志上并不逊色于解放军,甚至在作战技能上,相比和平了许多年的解放军,越南军人在单兵作战技能上还在解放军普通战士之上。
而越南军队从整体来看,也是一支作风顽强的军队,虽然总体逊色于解放军,但是也绝不是网络上所说的那么不堪一击。
对越自卫反击战
王志军先生甚至在书里提到了越南由于久经战乱,所以养成了全民皆兵的习惯,解放军付出出了血的代价后,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解放军也只能对于任何敢于攻击解放军的敌人进行严厉打击,不管这个敌人有没有穿军装,毕竟只有消灭了敌人才能更好的保存自己。
至于互联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炸毁越南军用、民用设施,王志军先生在书中表示,这些设施99%都是中国援建的产物,既然都是中国援建的,那么中国军队把这些设施炸毁,不留给越南白眼狼也没有任何问题。
总而言之,王志军先生这本《对越战争亲历记》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非常好的战史读物,更难能可贵的是王志军先生把稿费全部捐赠了出去,自己没有留一分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