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河北工人报」
“这个展室太有意义了,陈列着许多抗战历史实物,我经常带孩子过来,能让孩子从小更加直观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日前,在雄安新区雄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采访时,一位带着3岁女儿前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展室的家长对记者说。
这里陈列着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有关的各种图片、实物等藏品多件,内容分为“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激烈战斗”“日军暴行”和“正义的审判”“雄安抗战”六部分,生动详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史。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会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老师带着学生们来免费参观、学习。这间爱国主义教育展室的创建者,就是现任雄县教育局德育办公室主任的郑通老师和现任雄县教育局科员的邵宝国老师。
■把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送到学校
郑通老师和邵宝国老师在雄县龙湾镇从教20多年,他们在工作中发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两人作为同龄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收藏、整理一些抗日战争的文史资料和历史实物。在共同研究、整理的过程中,两人萌发了开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的想法,想通过义务办一个抗日战争主题的展览,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服务,搭建一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
说干就干,在郑通、邵宝国老师多年积累藏品的基础上,加上与全国各地藏友们交流、藏品交换交易,两人利用业余休息时间起早贪黑,经过半年的准备工作,年5月20日,展览终于在雄县龙南学校少先队活动日上开展了。为了便于其他学校学生参观,展览采用流动展览的形式,哪个学校需要参观,就把展览的图片、展品实物运到哪里。经过几次展览,获得了空前的好评,以前枯燥的爱国主义教育“说教”变成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这些历史史实实物、照片深深地触动了参观的学生们,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浓厚的爱国热情。
随着展览的开办,龙湾有个爱国主义教育义务流动展览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全雄县,郑通、邵宝国老师接到了许多学校到校办展的邀请。
在各校的热情邀请下,两人利用休息日到雄县中学、雄县第二中学、雄县职教中心、雄县小学、雄县第三小学等学校送展到校,使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看到精彩的展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展出中,郑通、邵宝国老师全程义务为学生们逐一介绍照片或实物背后的故事。从八路军敌后战场的艰苦抗争和左权、狼牙山五壮士等人的英雄事迹,一直讲到雄县龙湾走出去的两位抗战英雄孙连仲和杨剑秋,述说着他们在战场上驱除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以及孙连仲将军作为战区长官在故宫太和殿接受华北日军投降的庄严时刻。谈到雄县人孙连仲,郑通老师介绍说,年10月10日,孙连仲作为受降主官,在故宫太和殿前接受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投降,这是中国战区16个受降仪式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七七事变”后,孙连仲率部在房山、娘子关等地持续抗敌,所部损失过半。所余将士在台儿庄以死坚守,“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退过运河者,杀无赦!”这是当时孙连仲给师长池峰城下达的命令,慷慨悲壮之气仍令人动容。
学生们听着郑通、邵宝国两位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深有感触,为英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所动容,倍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雄县第二中学,一位参观的学生对郑通老师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砥砺前行。”好多学生参观后发自内心地说,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的血泪史,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让历史实物发挥更大的价值
郑通、邵宝国两位老师酷爱收藏革命文物,在网上商店、在朋友圈、在收藏市场,他们都倍加留意,力争将有教育意义的物品“挖”到手。郑通老师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保定古玩市场,当一位摊主听说他要做公益,让更多的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非要把一本抗美援朝烈士证捐赠给郑老师,那位摊主说:“您拿去吧,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还有一位雄县收藏爱好者,听说郑通、邵宝国两位老师利用手中的藏品让孩子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主动将自己收藏的晋察冀边区抗日课本送给了他们。这些更加坚定了两位老师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送到学生身边的想法,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历史。
年5月,两位老师主动与雄县第一高级中学联系,当学校领导听说要将历史实物近距离展示给同学们,欣然接受了两位老师的想法。展览期间,多件展品送到了学校师生身边,藏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极大地震撼了广大师生,大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两位老师的耐心讲解,为学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这是两位老师第一次把手中的藏品运到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展览。
■为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创造更好条件
年春,郑通、邵宝国两位老师长期义务办展的义举得到雄县教育局的充分肯定,把郑通、邵宝国调到教育局德育办公室,专项负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并在雄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辟出展览用房,投入资金进行装修,为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创造更好的条件。
有了固定展室后,郑通、邵宝国两位老师又把更多的业余时间投入到展室建设中去,展品不断充实,并且公布了每周末的固定开展时间,接待全县的青少年免费参观,受到了广泛好评,也为雄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添上了靓丽的一笔。
“我们在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过程中,发现好多学生对中国民族抗日战争史了解甚少,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任重而道远。”郑通老师说,他们打算继续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财力,充实展品、完善资料,把爱国主义教育展室办成全县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贡献更大力量!
■文/本报记者彭海峰
图/本报记者杨磊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