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文上有一篇我们都熟知的真实故事,那就是《狼牙山五壮士》。故事描写的是发生在“百团大战”胜利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年。当时日本华北方面为报复之前的战败,指示军司令岗村宁次集结十万日本军队,前往晋察冀根据地深入进行扫荡,实行他们令人发指的“三光”政策,为了摧毁中国八路军的实力,减少他们的抵抗力量,并且摧残中国人的心理和灵魂。
同年的9月23日,日军意图集结所有力量兵分三路,一举荡清晋察冀根据地一分区的杨成武部八路军队。第二日,有三千五百多名伪日军当先锋队,在易县的战略要地狼牙山形成了包围之势。
此时的狼牙山区域内,聚集了八路军游击队和普通人民群众合计两千多人,形势迫人。当时的司令员杨成武当机立断,选择以假装攻击驻守管头、松山、甘河一带的日本军队,迫使日本军队不得不向狼牙山东北棋盘陀的主峰方向增援,这样一来,便是一出围魏救赵之计,可以营救被困的八路军和普通人们民众。
但是,想要此计划能成,就必须有一支勇敢无畏的诱敌部队当先锋,此时隶属邱蔚团长的第七连,是邱蔚团长手下最精锐的部队,他们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十分艰巨的诱敌任务。
七连的八路军队身先士卒,严格地执行着他们的重任,在一计又一计,一波又一波的攻击下,日本军队果然进入了圈套。
日本军队大量向棋盘陀增兵,但是谁也不知道,七连的八路军们,早就想好了后招,在往棋盘陀的路途中早就埋好了大量的地雷,日本军队没有察觉,果然死伤惨重。到了这时候,日本军队醒悟了过来,知道自己中了圈套,怒不可遏,于是他们选择了直接强攻七连阵地,七连人数少,又供给不足,在各种条件匮乏的情况下,死伤惨重。
许多人不知道,狼牙山五壮士是我国第一批著名的抗日英雄群体。这次的任务,他们用血的代价捍守到底,代价惨重,也要坚持完成,不仅要完成,还要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此时他们已只余五人,也就是我们学到的狼牙山五壮士,他们包括六班的班长副班长已经是七连六班的剩余全员,分别是马宝山、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当时的局面,已经是绝地,他们面对的是至少数百名的日本伪军和悬崖峭壁。但是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是命令,好的士兵,就要绝对服从命令,这是士兵的使命!五人商议之下,察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拖住敌人,于是他们决定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完成命令的壮举。于是,他们一边与日军周旋,一边将敌人引向普陀山的悬崖。
到了棋盘陀时,五人身上已然空无一物可抵抗,他们捡起石头,依然不屈。但敌军也察觉到了他们弹药已空,想要活捉,但这五人钢铁气性,怎堪受辱被俘,于是他们毅然面对悬崖之面,纵身一跃,化为壮歌。
也许是上天怜悯不忍,也许是国破需良人,天道不忍尽收五人,留下了葛振林和宋学义两位志士,他们挂在了树枝上,被搜救队找到,保住了珍贵的性命。其中,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首悲壮赞歌,停留在了时间的长河。
而葛振林与宋学义,虽然依然在时间的长河里行进,但赞歌也唱幸存者。何况,他们没有退却,国家危难之际,两位壮士获救后休养疗伤,伤势痊愈后他们没有退缩,他们毅然地冲向了战场,因为他们知道,战场需要他们,中国需要他们!
抗日战争结束后,葛振林又参加了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直到战争结束,他才开始过平凡的生活,但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辉煌事迹而膨胀高傲,他依旧朴素平和,事事为国家思虑,也没有偏安一隅,而是时不时地去学校免费给孩子们上课,依旧在为国家奉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