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八佰》上映
你看了吗?
这是影院行业复工以来
上映的第一部大片
也如预期般达到了全民讨论的热度
小编第一时间看了点映
应当说,从电影技术的角度
《八佰》有燃点有泪点
虽然也有后半段情节略有松散
部分逻辑难以自洽等不足
但瑕不掩瑜
还是一部“太好哭”的电影
值得一看
四行仓库旧址
《八佰》讲述的是淞沪会战中的
四行仓库保卫战
想必大家在中学历史课本中
都已有了解
毛泽东主席在年10月12日所做的
《论新阶段》报告中
盛赞“八百壮士”是英勇抗战
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
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
上发表重要讲话:
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八佰》预告片
02:18具体到《八佰》这部影片
需要承认的是
艺术创作和史实有许多不同
因此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以下有轻微剧透)
譬如,小编就发现
影片包括季节、天气等
环境设定比较混乱
影片开篇,“端午”“小湖北”等湖北保安团成员向上海赶路时,分明农田里作物郁郁葱葱,尚未收获,至少还是秋天;但在四天后,“八百壮士”撤离四行仓库那天,居然下雪了!租界群众也身着冬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小编就来八一下
《八佰》中的那场雪
01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什么季节?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的上海。由于徐家汇观象台的存在,上海多年气象历史资料得以保存。根据多年气象数据,上海大体在10月初入秋,12月初入冬。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时,上海应属秋季。
影片中正规军均着冬季军装
在影片中,33师正规军全部身着国民革命军蓝灰色的冬季军装,而非土黄色的夏季军装。很显然,也许是对所谓“德械装备”的审美执念,导演从剧情设定之初,就把这场战役的背景放在了冬季。
完成任务,退到租界的勇士身着夏装
然而,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一场“媒体镜头下”的战役,影像资料非常完备。根据“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的原则
,参照当时的照片,真实的“八百壮士”身着的分明是土黄色的夏季军装。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电影的季节设定并未遵循史实。
02
上海11月初会下雪吗?
根据史料记载,“八百壮士”撤离四行仓库那天,的确没有出现降雪天气。当然了,这时也有网友会说,下雪是导演的合理想象吗?
艺术创作合理性的基础,是遵循自然常识。而这就涉及到很关键的一点,上海究竟何时会下雪?
据年至年徐家汇观象台的观测资料统计,上海年均降雪日数6.2天,降雪平均始于农历正月。而徐家汇年至年的气候资料显示,上海平均初雪时间为1月4日,最早初雪日为年11月19日。
年,雪后的外滩南段(现今中山东二路)
不过,资料也显示,年11月2日,上海曾出现当年初雪。这也是年之前,有历史纪录的上海最早初雪时间。
尽管相差一天
,但“11月1日上海下雪”的剧情设定,已然超越了历史极值,更不符合普遍情况。尤其考虑到上海11月初的平均气温依然不低,群众遍着冬衣的画面是很有违和感的。
03
为何要虚构雪天撤退场景?
影视剧中的天气描写,通常承担着推动剧情、烘托氛围等作用。影片《八佰》中主要描写了两次天气过程。第一处是四行仓库保卫战前夜,难民们向租界撤离时,出现了降雨。这一环境描写,重在突出受战火侵扰的群众,其之仓皇、无奈、凄凉。
《八佰》中的下雨场景
第二处则是八百壮士撤离四行仓库当晚的大雪。显然,管虎导演是想用雪,表现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肃杀与决绝,或是用漫天大雪表现勇士们被迫撤退的无奈、委屈,烘托影片的悲壮气氛。
《八佰》中大雪纷飞的11月上海
但让小编感到不解的是,既然用了不合史实、不谙常理的大雪,以及壮烈的BGM(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导演却在最后玩了一把所谓”反高潮“,让剧情戛然而止!
从剧情完整性的角度来看,本片前半段将大部分笔墨放在了”杂牌军“的个人挣扎与成长上;而在影片结尾是,这支“杂牌军”雪夜出征,慷慨赴死,为大部队撤离争取时间,本应是全片剧情的高潮,也是主要角色成长、升华的关键。但导演却把这部分内容全部“留白”了!相反,他将笔墨放在了大部队冲桥撤退之上。
敢死队的最后一战被“留白”了
且不说排着队、冒着枪林弹雨,直愣愣的冲桥,与史实、常理有多不符。“雪夜出征”完全消失的剧情设计,是否也辜负了这场漫天大雪?至少从网友的反馈来看看,许多人还是因此感到:
意难平!
那么,你会给《八佰》打几分?
关于这部电影
想说些什么
留言告诉我们吧
广告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审核:段昊书
图片及视频来源:猫眼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