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日,建军节
从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
一支铁的军队在中国诞生
至今已经93年
烽火时期他们冲锋陷阵,和平时期他们默默守护家园。他们在每一个艰难时刻出现,创造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瞬间。
美术家们用手中的画笔记下了他们光辉时刻。让我们一起通过这些令人心潮澎湃的作品,回首那段峥嵘岁月,致敬中国军人!
年8月1日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cm油画年黎冰鸿
年8月1日凌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在黎冰鸿于年创作的《南昌起义》中,艺术家通过画面的冷色调和人物凝重的表情,着重强调的是一种起义开始前紧张肃穆的气氛。黎冰鸿曾三次创作《南昌起义》,其中有一幅表现的则是起义胜利军队归来的场面。
年9月9日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年作何孔德、高泉、纪晓秋、陈玉先
秋收起义是在南昌起义之后的9月9号爆发。年9月29日,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标志着人民军队建设的开端。
由何孔德、高泉、纪晓秋、陈玉先创作的《秋收起义》,用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画面充分突出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行军的战士、民兵环绕在毛泽东周围,他们充满信心的表情,表达出他们对领袖的信赖。
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cmXcm油画-年沈尧伊
年1月15日至17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沈尧伊这幅《遵义会议》选取了遵义会议开场前的场景,描绘了参加会议的二十多位参加者,人物形象和神态各异;画面选用了灰暗的色调,表现了当时政治气氛和革命形势的严峻。沈尧伊先后三次画过遵义会议,这幅作品耗时3年,四易其稿,被称为第一幅全面、真实、深刻地表现遵义会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大型革命历史画。
年4月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cmcm油画年林岗
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林岗创作于年的《井冈山会师》,再现了年毛泽东与朱德初次见面的伟大历史时刻。画中两位伟人紧紧相握的手,既有“会师”的象征涵义,又起到了“画眼”的作用,画面气氛热烈而欢快。
年12月28日至29日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cm油画年何孔德
年12月底,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确立红军建军原则。
何孔德《古田会议》创作于年,再现了会议召开的一个历史片段。会场的气氛十分活跃,代表神情专注,反应热烈。毛泽东虽着笔不多,却把他做完报告,等待听取意见和反应的神态表现得非常传神。
年5月渡过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cmcm油画年张漾兮
年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后,于5月上旬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追堵拦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张漾兮《巧渡金沙江》描绘的就是红军乘坐船只巧渡金沙江的情景。
年5月29日强夺泸定桥
《强夺泸定桥》cmcm油画年李宗津
年5月29日,为迅速摆脱国民党追兵,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并发起了强夺泸定桥的战斗,最终取得胜利。
李宗津创作于年《强夺泸定桥》,描绘的就是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其中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踏着铁索向对岸沖锋。李宗津是中国第二代油画家,师从叔父李毅士、颜文梁、吕斯百等。
年10月至年10月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cm油画年董希文
从年10月至年10月,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憾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这幅《红军不怕远征难》是董希文生前最满意的一幅作品。为了创作这件作品,董希文于年亲自沿着长征的路线体验当年红军艰险无畏的革命精神。战士们清瘦坚毅的脸庞在篝火映照下,依然乐观、充满信心,也寓意着革命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年5月翻越夹金山
《过雪山》cmcm油画年吴作人
年5月,中央红军翻过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四川西部的夹金山。
年,吴作人为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创作了油画作品《过雪山》。在巍峨险峻、云雾缭绕、白雪茫茫的大雪山上,红军战士们正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手脚并用地努力向上攀爬。一个背着粮袋、手拄一根棍子、腰里挂着军号的“红小鬼”,正在回头看他身后奋力向上攀爬的战友们。这幅作品是吴作人存世不多的油画精品之一。
年10月直罗镇战役
《奠基礼——欢庆直罗大捷》cm国画年刘文西
直罗镇战役是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一场重大战役。恢复组成的红一方面军和当地群众一起,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
刘文西的《奠基礼—欢庆直罗大捷》再现当年战斗取得胜利后,工农红军与当地群众们围绕在毛主席周围喜悦庆祝的震撼场景。年此画面世后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作为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刘文西用真实而生动的线条勾勒出一幅振奋人心、气势磅礴的历史名作。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卢沟桥》xcm9年杨克山崔开玺
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
由杨克山、崔开玺于9年创作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中,以生动细节呈现了战事的异常紧张与形势的激烈残酷,那些因爆炸引起的烈火、飞升而起的浓重黑烟、炸弹崩起的尘土石砾、烧焦的铁丝围栏、奋力拼杀的中国军士、两国阵亡兵士的尸体……表现出战场上双方激烈交战搏杀的震撼场面。
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cm油画9年孙浩
年9月25日,八路军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余人,这是中日开战以来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孙浩的《平型关大捷》选取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营造出了大捷的气氛。
年3月至4月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年作何孔德何卫曹吉刚
年3月至4月中旬,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台儿庄与意图由山东分两路进攻徐州的日军师团精锐进行战斗,史称台儿庄战役。半个月激战,参战4.6万人,伤亡、失踪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由何孔德、何卫、曹吉刚联合创作的《台儿庄大捷》完成于年。透过画面,那个硝烟弥漫的残酷战场似乎就在眼前。
年8、9月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cm国画年王盛烈
年8、9月间,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转移任务,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毅然背起重伤的战友,一同跳下激流翻腾的乌斯浑河。
这幅作品是王盛烈历经八年完成的作品,整幅画定格在八位女战士相互搀扶走向大浪滔滔的江水之中的镜头,每个细节都传达着生与死的巨大力量,所勾制的人群能够抵御一切劫难和悲怆,极具艺术震撼。这幅作品被誉为“革命历史画的早期经典”。
年9月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cmcm油画年詹建俊
年9月25日,日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在冀西狼牙山地区,五位战士为掩护全连转移,主动吸引日军,最后英勇跳崖。葛振林、宋学义负伤被救,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创作于年,抓住五位革命烈士英勇牺牲前的瞬间,通过人与山的比拟造型和象征意义,将人物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地道战
《地道战》cm油画年罗工柳
年,日军侵华的战火烧到了冀中平原,冀中的人民都动员起来共抗日军,地雷大显神威,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地道战》是罗工柳年创作,这幅作品不仅是罗工柳的代表作,而且也是50年代军事题材的优秀之作。作者以写实的手法,记实性地描绘了那个抗日战争年代的真实情景,在日寇包围村庄和“驻剿”时团结一致打击日寇,画面中大面积的黑暗中突出了人物表情和动态,有一种一触即发箭在弦上的感觉,战斗的气氛让作者描绘得十分紧张。
年至年东北抗联
《抗联组画——生存》cmcm中国画纸本设色4年袁武
广义的东北抗联是指“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各特委、县委直接创建的抗日部队的总称。中国的抗战持续了八年,但东北的抗战却长达十四年之久。东北抗联是抗战中斗争环境最艰苦的一支部队。
这幅《生存》是袁武“抗联”组画中的一幅,描述了一个臆造的场面。抗联是袁武多年就有的想法,几次返回东北:“想画寒冷中的民族英雄,我希望今天的人们能够面对这幅画感受到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年代里,我们的抗联战士的处境。我希望今天的人们能时常地缅怀他们,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这个民族。
年9月9日日本签字投降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600cm油画4年陈坚
年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正式签字投降,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右)向何应钦递呈降书。
陈坚在巨幅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中,以气势恢宏的整体构架、细腻娴熟的艺术技巧和真实笔触,将南京日军投降仪式的历史瞬间展现给世人,引发众多观众对一个逝去时代的思考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