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时期,有很多的战士都拥有坚强的意志,像狼牙山五壮士,敢于和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即使面对死亡,他们也毫不畏惧。

还有一些人,在困难面前没有屈服,凭借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革命的坚强信心,硬是扛住了磨难,取得了胜利。

今天我们就要来讲述一下两位这样的红军战士。

年7月中旬的一天,两个乞丐模样的人来到了陇东的镇原县。此时正值酷暑,这两个乞丐顶着烈日,晃晃悠悠地走在路上。

这两个人穿得非常破烂,衣服也都脏兮兮的,手上拄着一根棍子,走得很吃力。

这两个人瘦得就剩下皮包骨了,那手臂还有脸上由于长时间日晒,已经变得黑乎乎的。站在那里,就像是两具骨架,用形销骨立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除了手上没有讨饭的破碗,简直就是一个乞丐了。但是他们的眼神却显示出了另外一种气质,目光很坚定、很有神,一直望着前方。

路人看见他们,有的人躲开,有的人投来了同情的目光,对于路人来说,这个年代,乞丐见得太多了。

这两个乞丐模样的人一路来到了红军援西军的司令部门口,看到门口的招牌还有站岗的红军后,两个人露出了开心且轻松的笑容。

他们拄着拐杖,激动地走上前,站岗的红军战士看见这两个人走上前来,赶紧用手扶住了他们,并且询问:“老乡,这里是红军司令部,你们有什么事吗?”

站岗的红军看着这两个头发乱糟糟的人,以为他们只是饿了,想要讨一碗水喝、一口饭吃。可是,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惊呆了。

只听这两人说道:“我们是西路军战士,有急事要见首长!”

站岗的红军战士一听,赶紧扶他们坐下,随后立即去报告了。没过多久,援西军司令部首长刘伯承亲自出来,迎接他们二人。

刘伯承看见这两人的模样后,鼻子一酸,眼眶中一下就含着热泪,强忍着没有落下来。

这两人看见刘伯承后,用力想要站起来,可是因为太虚弱了,始终没有站起来。刘伯承见到后,疾步走到二人身边,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让他们坐下。

这两个人看见刘伯承,一时间也是热泪盈眶,说道:“首长,我们回来了!”

握着二人粗糙黝黑的手,刘伯承含泪说道:“回来了就好,不容易啊!”

刘伯承

随后,其中一个人取下了头上的破毡帽,从那里面拿出了一封信,交给了刘伯承,还说道:“这是徐(向前)、陈(昌浩)首长的信,请首长转交给中央!”

那么,这两个人是谁呢?他们有什么来历?交给刘伯承的那封信,里面写了啥?

既然这两人是西路军战士,那这一切还要从西路军说起。

(一)西路军

这两个人,一个名叫肖永银,担任西路军总指挥部警卫连排长。另外一个是陈明义,担任总指挥部作战参谋。

陈明义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结束后,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红军来到陕北,国民党仍然派出了很多的部队前来“围剿”,形势不容乐观。

在10月份的时候,红四方面军准备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因为敌情发生变化,计划有所更改。

在同年11月,渡过黄河的红四方面军组成“西路军”,由徐向前任总指挥,带领着两万余人的红军开始西征。

因为红军初到陕北,面临国民党势力的包围,加上当地群众基础比较薄弱,所以需要寻求支援。

而西路军的作战目的,就是为了打通前往苏联的陆上生命线,从苏联那里获得武器弹药等帮助。

西路军有两万余人,但是机关干部、医院还有伤病员等就有好几千人。其余的战士基本上都要参加战斗,可装备却让人感叹。

红军战士做不到人手一支枪,很多的战士还是拿着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就算有枪,子弹也并不充足,好点的一把枪有二十几发子弹,差的就只有几发。

装备这样差,而西征的路上又是当时穷凶极恶的“马家军”,他们的武器要比红军好一些,人数还是红军的数倍。

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后,遭到了敌人的围攻,尽管红军战士非常英勇,在高台、倪家营等战役中重创敌人,可是他们毕竟是一支孤军。

他们装备落后,还没有补给,在几次战役后,又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因为寡不敌众,西路军遭到失败。

年3月14日,西路军的领导召开了一次军政委员会,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剩余红军分头行动,一部转移,一部拖住敌人。

陈明义和肖永银也接到了命令:护送徐向前和陈昌浩二位首长回延安汇报情况!

徐向前

肖永银当时是李先念的警卫排长,让他负责这次护送任务,还是徐向前向李先念要的人。

当他们两个人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心里是七上八下的。要知道,这一路上,敌人布置了很多封锁线,他们一旦遇上数量较多的敌人就危险了。

在肖永银和陈明义的眼里,他们牺牲了不要紧,可是就怕二位首长出什么事。

接到命令后,他们二人立即挑选了一些战士,准备执行护送任务。在黑夜中,他们领着首长走出了几十里路。

在走出一段路后,为了安全起见,徐向前指示陈明义,将随身所带的一部分重要文件就地掩埋,以免落入敌人的手里。

陈明义挖了一个坑,把公文包埋了下去,里面有照片、长征的记录资料等,做完这一切后,他们重新上路。

这个时候,谁都不会知道,在前面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事情?

(二)深情分别

当他们这一行人开始踏上返回延安的路途时,就注定了这一路上要遭遇无法想象的困难。

肖永银、陈明义带着几十名战士们,一路护送二位首长。为了安全考虑,他们白天的时候就躲在山里面,晚上的时候出来赶路。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遇到了几股敌人,他们没有和敌人纠缠,逃了出来。敌人还几次前来搜山,也都被他们一一避开了。

面对敌人的搜索、包围,徐向前决定再次分散,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目标太大。他们只有三十几人,要是遇到敌人,很可能就都被抓了。

再说了,前往延安的这一路,人烟稀少,大部分都是山区,这么多人一起行动连饭都讨不到。

得知这个决定的时候,肖永银、陈明义二人非常舍不得,自己才护送首长几天,这就要分离,他们认为还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好。

但是在现实情况面前,他们也不得不认清形势,河西走廊一带,地方大、人烟少,敌人又在各个地方设关卡,聚在一起行动的确很危险。

在临分别前,徐向前亲笔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交给了肖永银和陈明义,里面说明了这次西征的情况以及部队突围的无奈。

徐向前把这封信交到了肖永银的手中,嘱咐他们一定要活着回去,如果先回到陕北,一定要把这封信交给党中央,然后再汇报西征的情况。

分别的时候,徐向前还把自己珍藏的一枚金质五星奖章交给陈明义,跟他说道:“拿着留个纪念吧!”

说起这枚奖章,它的来历可就大了。当时为了迎接中央红军,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在会师后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代表苏维埃共和国把这枚奖章奖励给了徐向前,表彰他在建立和巩固川陕根据地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徐向前很珍惜这枚奖章,一直以来都没有离身。在这样生死离别的时刻,他却将这枚奖章给了陈明义。

陈明义拿着徐向前的这枚奖章,眼里已经充满了泪花,这一刻,只有深深的战友情。

从大别山开始参加革命起,到川陕根据地,再到河西走廊,肖永银、陈明义一直没有和徐向前等人分开。

这个时候,战士们相互拥抱、话别,每个人的眼中都含着泪水。他们一起战斗过、一起经历了长征,这一分别,很可能就见不到了,谁会不落泪呢?

肖永银、陈明义看着敬爱的徐向前,忍住泪水,对他说道:“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一定将这封信交给党中央,请首长放心!”

二人满含泪水,目送首长离开,之后他们擦干眼泪。开始自己的突围之路。回陕北的路途,必然充满了艰辛,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

肖永银、陈明义也不知道,在前面,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

(三)艰辛的归途

跟二位首长离开后,肖永银、陈明义因为拿着徐向前给党中央的亲笔信,丝毫不敢大意,往哪走?怎么走?他们的每一步都非常小心。

肖永银

他们准备往南走,进入祁连山,然后再转向东北。他们白天躲在山里,晚上的时候就出来。这一路上,他们没有吃的,山里昼夜温差大,他们还要忍受寒冷。

不仅如此,陈明义在和敌人的一次交战中,手臂被子弹打伤,在赶路的时候,后背又被岩石刮伤。

在走了几天后,又累又饿的两个人遇到了一户牧羊人家,这户人家很善良,给二人做了青稞面,他们总算能够填饱肚子。

在走的时候,还给了他们一点炒面,还给他们带路。在分手的时候,陈明义将那枚奖章送给了这户人家。

因为前面的路还很长,就怕落在了敌人的手里或者丢失了,因此还不如送给这户善良且贫困的人家。

两个人在前行的路上,设法联系上了西路军总政治部的一位同志。他叫吴建初,在这一带从事秘密交通工作,这还是徐向前在离别时告诉他们的。

尽管联系上了自己的同志,可吴建初也没有办法送他们二人前往延安。二人就躲在吴建初安排的废弃煤洞里,一躲就是18天。

这些天里,二人就只能干着急,吴建初想了很多办法,试图送他们回去,可是都没办法做到。

在待了18天后,二人决定自行寻找出路。如果继续待在这的话,送信的任务完成不了,也到不了延安。他们决定穿过一片沙漠到民乐地区,然后沿着长城往东走。

从老乡那里得知,这片沙漠大概只有两天的路程,穿过去的话,就到了民乐县。虽说这片沙漠就两天路程,看起来没多大,可是那也不是闹着玩的。

他们两个人一夜紧赶慢赶能走几十里路,可是到了白天,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都知道,白天的时候,沙漠温度是很高的,热气从地下往上冒,太阳在天上烤着,人走在那里怎么受得了?

没走多久,两个人就被热得不行,嘴唇干巴巴的,水也早已喝完了。这个时候就是想喝尿,也尿不出来。在口干舌燥、精疲力竭之下,他们撑到了太阳落山。

他们继续往前走,在越过一道沙丘后,前面突然出现了一处清泉,两个人一开始还以为是幻觉。仔细看了看,再三确认才知道自己没有眼花,二人因此捡了条命。

走出沙漠后,两个人都暗自庆幸自己命大。往前走了一段路后,总算看见长城了,他们担心这个地方还有敌人,晚上的时候就沿着长城往东走,白天就分别去讨饭。

不管要到什么东西,自己吃一半,给对方留一半。晚上的时候,要是走累了,就躺下来休息,相互用衣服抱着对方的脚,用这个方法取暖。

他们现在可就靠着这双脚了,要是脚给冻坏了,就别说什么回到延安了,送信更无从谈起。

他们这一路上,就靠着长城和北极星给他们指路。走到永昌的时候,下起了大雪,他们到处寻找藏身之处,最后躲在一个寺庙的佛像肚子里,这才没有被大雪冻伤。

看见佛像前面摆了一些供品,二人向佛像告罪,偷吃了一些,这才恢复了体力。在第二天赶路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伙敌人,差点被抓到,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

走到凉州后,遇到了一位对红军抱有好感的老汉,他为陈明义擦洗了化脓的胳膊,还送他们渡过了一条小河。

走到武威的时候,他们又要穿过一片沙漠。尽管对沙漠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但这次还是让他们吃了苦头。之前在沙漠感受到的是炎热,这次却是严寒。要不是遇到了几个路过的商人,他们只怕就要留在沙漠了。

在渡过黄河后,他们本来是打算前往延安的,可是听说路上有土匪,于是决定改道。同时他们也听说,党中央派了刘伯承首长率领援西军前来,此时正在镇原县。

听到这个消息,二人立即赶往镇原,于是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情景。当他们到达镇原的时候,已经是年的7月了。

从祁连山一路到镇原,肖永银和陈明义走了四个多月,几次死里逃生,忍冻挨饿、风吹日晒,硬是凭借着坚强的意志撑了下来。

(四)大难不死,顽强成长

在得知西路军受到敌人重重围困之后,党中央就派刘伯承率领陕北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组成援西军,从陕北日夜西进,准备增援。

刘伯承

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援西军还在路上的时候,西路军已经遭到了失败。于是,党中央命令援西军屯兵待命,驻守镇原县。

援西军到了镇原县后,就开始派人寻找西路军失散的战士。他们在通往祁连山的几条路上设置了招待所,还有几十个收容站,做下了上千个路标,尽全力寻找那些死里逃生的战友。

肖永银和陈明义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选择赶往镇原。当肖永银、陈明义和刘伯承见面的那一刻,忍不住大声哭了出来,仿佛在倾诉这一路的辛酸……

肖永银和陈明义这一路上吃尽了苦头,大难不死,总算是回到了红军队伍,回到了家。

人在经历了苦难之后,会越加珍惜身边的人,珍惜之前的生活。回到红军队伍后,肖永银和陈明义见到了久违的战友,越加感悟到战友情的深厚。

在镇原休养了一段时间后,肖永银和陈明义的身体逐渐好转,气色也越来越好,身体也慢慢变得壮实了。在这段时间里,肖永银对刘伯承慢慢有了了解。

后来,肖永银经常对别人说,自己的战术运用都是从刘伯承那里学来的,这句话说得也没错,从镇原开始肖永银就在学习了。

刘伯承对肖永银很关照,毕竟能从敌人重重包围之中逃出来,步行千里找到队伍,就已经显示出他过人的一面。

两个人的缘分就在镇原结下了,一直延续到此后的几十年。年9月,八路军成立了一二九师,刘伯承担任师长,肖永银担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十四团一营营长。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刘伯承很欣赏肖永银,肖永银也很尊敬刘伯承。刘伯承经常会和肖永银谈论一些战术问题,肖永银也在一次次的讨论以及后来的战役中不断反思。

肖永银担任营长后,在一次次战斗中逐渐成长起来,打仗也更加得心应手。

年冬,肖永银奉命偷袭一支前来扫荡的日军。在战斗打响前,肖永银就制定了完善的偷袭计划,准备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战士们晚上偷偷摸到日军休息的地方,先是消灭了几个日军,却因为发现一门大炮,意外导致大炮打响了。“轰”的一声不仅把战士们吓坏了,也把日军惊醒了。

偷袭眼看就不成了,这个时候,肖永银当机立断,变偷袭日军、歼灭他们为拉走大炮、发一笔小财。

肖永银让一部分士兵阻击敌人,一部分士兵拉大炮,硬是从日军的手里抢回来一门大炮。那是一门山炮,威力很大,肖永银赶紧让人拖到团里。

大炮

后来这门山炮一路拖到了师部,这是从日军手里夺回来的第一门大炮,也是八路军的第一门山炮,意义可想而知。

因为这一次战斗,刘伯承还在全师通报表扬肖永银的一营。

解放战争时期,肖永银跟随刘伯承转战大江南北,挺进大别山,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还解放了大西南。

而陈明义在镇原休养结束后,就在一二九师担任了作战参谋。他也参加了百团大战,承担对石家庄等地的铁路破袭战斗,后来又担任了冀南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陈明义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成都大会战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率领部队进军西藏,解放了西藏,为西藏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年,在中南海举行了海陆空三军授衔仪式,肖永银和陈明义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授衔仪式

肖永银和陈明义两个人一路从红军战士,成长为开国少将,经历了太多的战斗和磨难。从祁连山一路逃回陕北的那段经历,让他们一直刻骨铭心。

年,陈明义将军带着一位秘书来到了当初西路军战斗过的地方,不仅是回忆当初那段岁月,更是纪念那些牺牲的战友。

在和当地干部聊天的时候,陈明义还提到了当时因为情况危急,徐向前让他把公文包埋藏起来的事情,并希望当地政府能帮忙寻找。

相信终有一天,这些重要的文件会被发现的。

肖永银和陈明义步行千里找到刘伯承,交给他一封重要的信,这件事至今看来,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在惊讶之余,又对他们肃然起敬。

千里之途,靠双脚去走就已经够艰难了,更何况一路上还要面对饥饿、严寒、敌人围追堵截等各种困难,简直比西天取经还要难。

肖永银和陈明义坚持下来了,安全到达陕北,完成了徐向前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为他们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