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位老人在亲人的簇拥下离开了中国。
这位老人是前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葛振林。他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狼牙山五壮士。
多年前,燕国的刺客,荆轲从河北琅琊山毅然前往秦国,他带着燕国的悲愿,慨然赴死,72年前,五名八路军在这里拼死抵抗。
风萧萧兮易水寒,他们不是贵族王孙的后代,在琅琊山一战前,是千万八路军的一员,带着救国救民的志愿走上了战场,为国肝脑涂地……
琅琊山(同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之前收录在小学六年级教材中。
而这个故事中的五位战士,其实有两位幸存。
01战斗到 一滴血
年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日本侵略军调动了10万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扫荡,企图进一步侵占我军根据地。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上级决策: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要立刻转移主力部队和群众到外线安全地区。
五壮士所在的班,就是负责垫后的。
战斗到 一刻,只剩下五个勇士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守住阵地。
黎明时分,敌人发动猛烈进攻。
马宝玉镇定应战,等敌人走得很近时才集中火力进行反击,弹尽粮绝后,他们砸碎了枪,哪怕只有五支,也绝不让敌人拿到。
等敌人走近了,他们才利用 一颗手榴弹掷向敌群。
敌人一批批倒下,还是往上冲,因为他们误会了,以为自己在和主力军打。
敌人下令炮轰山上阵地,太阳已偏西,大部队也已转移完毕。
马宝玉意识到,他们需要撤退了。
但撤退时他们面临一个严峻抉择:一条路通向北方,是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但会遭到追击;另一条路通向南方的棋盘陀,是一条无法回头的绝路。
五个勇士没有犹豫一秒,他们选择向南,宁可牺牲,也要保证主力部队和群众有足够的撤退时间。
在他们拼尽全力爬上山头后,敌人仍然不死心地在下面搜索。
在这种生死绝境下,班长马宝林深深地凝望队友们。
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也没有一个说要求饶。
马宝林知道,自己的队友都是有血有肉,更有骨气的中国人,绝不与杀戮同胞的日本人为伍。
为了杜绝被俘虏以后,日伪军用见不得光的手段,从他们嘴中获取八路军的情报。
五位壮士以马宝林为首,一个个纵身跳下悬崖……
跳下去之前,他们一个个满身土,泥,看不清楚衣服本来的颜色,但是,不管是生前还是牺牲后,他们的灵魂和品格都干干净净。
当时,他们5人面对的敌人足足有三千多人,但是就是这几个人,成功地拖住了。
这是残酷的战争中,人类用勇气谱写出的奇迹。
而这个奇迹中,其实还有2人万幸活了下来,在山腰被树枝抓住了。
一个,是葛振林,一个,是宋学义。
02英雄的落幕
在狼牙山这个抗日英雄故事中,侥幸活下来的两位英雄,一直到去世都是记挂着人民的。
在他们从狼牙山回到部队后,宋学义因为伤势过重,没办法再战斗了。
但是,他退出部队,转到了保定市易县北管头村工作,没有因为变成了残疾人就自暴自弃,反而任农会主席,尽力地帮助村子。
新中国成立后,宋学义听说家乡解放了,便带着爱人回到老家。
回乡后,宋学义是抗日英雄,他却不居功自傲,只是埋头苦干。
宋学义自回乡20多年后,一直带着群众艰苦创业,改变家乡积贫的现象。
可惜的是,因为多年的革命斗争,宋学义同志落下不少伤病,年仅53岁便逝世了。
另一位战士葛振林,一直留在军中。
他跟着大部队打抗日战争,打完抗战,又打解放战争,然后又响应国家的号召,跑到天寒地冻的朝鲜,当了 。
他的前半生是扛着枪杆子为国捐躯。
葛振林没有被战争吓住,国家振臂一呼,他又重回战场,这是非常值得夸赞的。
战后,葛振林仍然在军中工作,负责后勤,从前线到后勤,葛振林的同事们都说,他成天笑呵呵的,从没有抱怨过。
而且,葛振林经手的物资、军装发放,从没出过错。
年葛振林躺在病床上,战友来看望他,他那时已经做了3次气管手术。
但他还是不把痛苦流露出来,战友见了便说:你是个摔不死的,这次也能挺过去!
他便笑,但终究回天上去了。
在那激昂的一瞬间后,从悬崖跳下去又大难不死的一瞬间后,上天又给了这位战士64年的时光。
往后的64年,他同宋学义一样,积极地过着每一天,能打就上战场,伤了就退居二线,服务军队,帮助战友,退休后又是关心街坊邻居。
这两人都是英雄,在他们落幕的时光中,他们也是热爱生活的普通人。
说到底,普通人和英雄的界限,又在哪里呢?
03结语
狼牙山五壮士,是时代和国家给予战士们的称号。
侥幸活下来的两位一个当了村支书,一个在军队干到退休,好像成了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两人。
但是,他们的一生,绝不止“五壮士”的那一瞬间才耀眼。
在日常的生活中,英雄的灵光像是温润的玉一样,不刺眼,但就在那里。
有的人家里有病重的母亲,有小孩子要养,给老人孩子买 的,自己连口肉也舍不得吃,有的人生了病,却还为了梦想而努力活着,这样的人是英雄吗?
我认为,是的,每一个普通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壮士,命运不会偏袒,却也不曾辜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