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162073.html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从细节描写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形象。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过程与方法: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一痛击敌人一引上绝路一顶峰歼敌一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宏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五壮士动作、语言、神态的变化,从而感受到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味“壮士”形象。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出示狼牙山风景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里就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沈重(—),原名沈大经,原籍浙江省吴兴县妙西镇人,中国共产党员。身有残疾,一目失明。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土木系求学。年5月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参加革命,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2.介绍背景

《狼牙山五壮士》,是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原名《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延安《解放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同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首长,签署的训令中,正式称为《狼牙山五壮士》。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

3.文体知识,通讯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二、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生字,注意读音。

寇:注意与“冠”区分。“抡”与“抢”区分开。

“悬”不要读成“县”。

2.出示词语,检测学生词语掌握的情况。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山涧:山间的小水流。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

三、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

(勇敢的人、心雄胆壮的人、意气豪壮的人……)

(2)大家觉得是勇敢的,敢于跟敌人作斗争而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人才能被称为壮士。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再读课题)

2.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四、概括课文,抓脉络。

1.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是不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谁来说一说?

2.如果请你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你将按照怎样的顺序简洁明了地概括出来呢?请你们浏览课文,迅速列出故事提纲。

学生按照自己所列提纲概括故事大意。

师依照学生所述列出脉络表。预设: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子弹用光——英勇跳崖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自读课文,体会“壮士”的内涵,勾画出了描写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品质的语句,谁先谈谈?

(学生分别读文,说感悟。)

(师适时用课件出示脉络表。)

二、品读课文,解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七连交给六班一个什么任务?

(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谁把大批的敌人引上狼牙山?五壮士指的是谁?

(六班,马宝玉、葛正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2)教师引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3)在五壮士的热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

(敌人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4)“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尸体纵横杂乱,敌人损失惨重)

(5)请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3、导学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狼牙山山顶峰图片

为什么说她是一天绝路?请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2)生死抉择时班长是什么态度?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果断、毫不犹豫)

(3)班长明知道这是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4)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热血沸腾、紧跟)

4、导学第4、5自然段

(1)体会五壮士是怎样的人?(英勇顽强)(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2)、大家齐读这部分课文,边思索画面。(抢、夺、插、举)五壮士再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你,找出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热血沸腾的语句。(同学回答)

三、学习英雄,学写作。

1.向英雄学习,就要从小立大志,做实事。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志向、语言、行为、毅力等方面思索谈论。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不说空话、大话。)

2.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代代流传,五壮士的形象鲜活地树立在人们心中,这都得益于作者沉重的细致刻画。请同学们速读课文,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生读文、思考、交流)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领悟,只给予适当引导即可。预设:

(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

(2)条理分明,段落清晰,叙事清楚明了;

(3)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高大鲜明;

(5)字里行间饱含深情;

(6)语言简练豪壮,符合人物特点;

(7)尾音响亮,读来荡气回肠。

四、拓展延伸

1.五壮士跳下悬崖,有一位居然没死,他是怎样活下来的,后来又怎样呢?请你们自己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

2.革命先辈们如果还活到现在,他们对你们少年儿童会有哪些期望?他们会说些什么?同学们可以尝试着用革命先辈的口吻,写出他们的心声。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多阅读有关英雄的书籍,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在班里开展一次“说英雄、赞英雄”的活动。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这篇通讯报道了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和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精神。

六、课文总结

同学们,“天若有情天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而今,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已成过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学生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五壮士跳下悬崖,有一位居然没死,他是怎样活下来的,后来又怎样呢?请你们自己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

2.革命先辈们如果还活到现在,他们对你们少年儿童会有哪些期望?他们会说些什么?同学们可以尝试着用革命先辈的口吻,写出他们的心声。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多阅读有关英雄的书籍,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在班里开展一次“说英雄、赞英雄”的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