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易县境内,有着一座奇怪的大山。山由36峰组成,峰的一面绝壁重重、险象环生,一面怪石嶙峋、危峰兀立,犹如狼牙利刃般,所以当地人取名“狼牙山”。不过,相比自然的险峻,令狼牙山闻名于世的却是山上发生的传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当年,五名将士誓死不当俘虏,选择从这里跳崖,成就了“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传奇。而在跳崖后,有俩人幸存了下来,那么幸存的俩人之后干啥去了?其后代又生活的如何呢?
1
时间回到一九四一年的秋天,秋庄稼都还没来得及收割,日本军队的“收割镰刀”就向晋察冀边区使劲挥了过来。8月初,岗村宁次调动7万多人的日伪军(其中日军有6万余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秋季“大扫荡”,时间上一直延续了两个多月。
日军精心设计,对于北娄山地区进行了多纵队、多梯次的层层合击,并采取了远程迂回和“铁壁合围”的战术,妄图而一举“消灭”我晋察冀军区 分区的指挥部和主力军。
敌人来势汹汹,而八路军也可谓是“兵来将敌,水来土掩”。我军精简机关、分部游击,宛如游龙一般穿梭于太行山谷之中,经常日行百里之外。敌军见“围剿”不成,便恼羞成怒,对百姓下手。
9月23日,敌军在一分区内制造了一个惊人的大惨案,在狼牙山下的南、北淇村杀害了几百名居民。接着,又开始了大规模的进攻。
在伪军警备团团长赵玉昆的带领下,敌军开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他们人数众多,除了华北方面军的一个乙兵团,还有倾巢而出的易县、金坡、满城等据点以及保定守军。敌军拉开一个巨大的网,将整个狼牙山团团围住。
值得一提的是,一分区司令部以及主力部队都不在狼牙山。但是狼牙山上除了有少数的一团剩余部队,还有很多群众和工作人员,总共两、三万人!
包围的第二天,敌军堵住各个山口,兵分九路,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开始向狼牙山猛冲。
时任一分区司令员的杨成武见状,心想:尽管一团能凭借着险峻地势守住阵地,但这么多人的补给却是 的难题。于是他决定上演一出“围魏救赵”,迅速调集兵力猛攻日军据点。
果然,敌军上当了,碾子台、沙岭子一带一个敌人也没有了!包围圈空出了一个二十多里的大缺口,杨成武立马命令狼牙山上的一团带领百姓突围出去。
深夜之中,秋风呼呼地刮着。一团团长邱蔚把七连留在狼牙山上担任掩护任务,其余主力及百姓则沿着隐蔽的盘陀路悄悄走出了口子……
2
成功的撤离,并没有停止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敌军还以为一团的主力仍然在包围圈之中,便使劲地用炮弹轰、用飞机炸。
七连见掩护任务圆满完成,便也开始想着如何脱身了。正当连长为“谁做 掩护”而发愁的时候,二排六班战士自告奋勇。于是,随着一排、三排和二排的部队相继撤离,六班带着两挺机枪,借着昏暗的月光,把地雷都埋藏了在棋盘陀最为险要的几个地方。
负责照看伤员的农民冉元同偶遇六班的五个战士。战士一边招呼他感觉躲起来,一边用稀疏的枪声吸引敌人,同时向棋盘陀山峰爬去。怎料棋盘陀山峰早已被敌人占领了,见到战士们爬上来,敌军马上用机枪疯狂扫射。战士们又只能转身爬向棋盘陀附近的另一个山峰。
这个山峰顶上有一处悬崖凌空而起、形似牛角,异常险要,使人望而生畏,因此被叫做牛角壶。牛角壶三面悬崖,前面只有一条崎岖难行的小路。上了牛角壶,就等于上了绝路!
25日上午,六班战士们便和敌人展开了战斗。为了吸引敌军的注意力,他们站着举起“钢枪”向敌人射击。五百多名鬼子和伪军看见他们,便嗷嗷叫着,如狼似虎地扑向他们。
“嘣!嘣!嘣!”地雷连续的爆炸,日寇们鬼哭狼嚎。有的直接血肉横飞,有的被震落山沟。还没有死掉的敌军还在继续地往山上冲,不过他们似乎被地雷炸怕了,只得战战兢兢地挪动脚步。
打前的七个鬼子,两个在前面,五个在后面,只听见“啪”的一声,一个拿机枪的鬼子应声倒地。旁边的鬼子见状,便把他拖到一小块平地,用白布缠住他的脑袋,然后就把他背了下去。那后面的五个鬼子掏出小旗,摇了摇,下面又冒出了三十多个鬼子。他们放下小钢炮,架好机枪,向牛角壶猛烈攻击。一阵炮火过后,敌军又开始了冲锋。五个战士接连打退了敌人四次冲锋。
“敌人又上来了,打!”班长马保玉大喊道。宋学义拉好手榴弹就往下扔。副班长葛振林每打一枪就换个地方,好似狙击手一般,有着用不完的力气。
“咀!嘣!”一发炮弹落了过来,点燃了半人深的干野草,火苗迅速地窜了起来。
“不好,班副!着火了!”战士胡德林推了葛振林一把,说道。
葛振林往后一看,棉袄背上果然冒起了火,他连扣子也顾不上解开了,索性用力一撕,便扯开了外衣扔掉。
这时候,掩护突围的任务早已完成,但是五名战士已经走不掉了。突然,山脚下又集结来了一百多日寇,他们把日本军旗插在地上,将一块大红布铺开。
战士们正在疑惑鬼子们在干什么,突然空中一阵轰鸣,两架敌机恶狠狠地向牛角壶俯冲过来。战士们刚卧倒,天上便落来一串串的子弹,呼啸着掠过,使得山上的灌木像是在狂风中一样直摇摆。
紧接着,山下的敌军指挥官便把战刀一挥,鬼子们又往上冲了。班长马保玉回头望了望山崖顶端,提起枪就地上爬了起来。宋学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也都跟着班长往上爬。
他们往上爬,敌军也跟着往上爬。不过笨拙的日本鬼子爬上来就有些难了,时不时传来鬼子跌下深谷的惨叫声。班长为了不让那些“虎狼”跟得太紧,凡是能够射击的地方都向敌人射击。就这样,一前一后的,牵着敌人的鼻子往牛角壶崖顶爬去。
太阳逐渐向西方斜去,六班的战士们也已经登上了险峰之巅,再也没有路可以爬了!前方深渊,身后地狱,堵满了日本鬼子。
3
这时候,六班的子弹打光了,听着鬼子们的狼嚎,战士们的眼睛里直冒火光。胡福才好不容易从袋子里掏出一颗手榴弹,正准备往下扔,班长马上夺了过来。大伙都明白,这 一颗手榴弹留给自己。
随着枪炮声的停止,六班战士们又开始举起石头往崖下砸。 石头也没有了,班长马保玉便拿出腰间的手榴弹,用着严峻的目光扫视着战友们。战友们心领神会,一齐靠近班长。
突然,崖下传来声音:“八路的,投降!抓活的!抓活的!”班长扭头大吼:“去你的!”随后便向正在攀爬的鬼子送了这 一颗手榴弹。
于是班长又断断续续地说:“老葛,咱们决不能当俘虏!”
葛振林也点了点头:“人牺牲,枪也不能被他们给拿走!”几人随后便举起心爱的枪向地上砸去,残骸一并扔下崖中。接着,班长又拿出一个小本子,放在膝盖上匆匆写着。写好后,几人便又立刻靠拢在了一起。
班长马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和老葛都是共产党员。这次战斗也足以证明你们都能成为一名 的共产党员!就算你们牺牲了,也会被追认为共产党员!将来战友们若找到我们的尸体,就会在我的口袋中,发现我和老葛介绍你们入党的信。现在,就让我们用 的行动来证明对党的忠诚吧!”
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都流着激动的泪水,紧握班长的手!随后五人便昂首挺胸的向悬崖的边缘走去。
夕阳如血,日军一步步逼近山顶,山顶四周是三面陡峭的悬崖,悬崖下方是深不可测的谷地。杂乱的野草在风中摇曳,五位战士已经无路可走。班长正了正衣襟,大喊道:“同志们跟我来!”
顿时,狼牙山的群峰之中,回荡着一阵气壮山河的口号声——
“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在惊得目瞪口呆的鬼子面前,五位视死如归的八路军壮士,一个个纵身跳入悬崖!
而爬上崖头的日军见到这一情景,不禁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面对着壮士跳崖之处,伴随着指挥官的口令,深深地鞠躬三次。这一群崇尚武士道精神的“皇军”,终于发现与其大军激战整天的八路军主力只有五人,惊讶之余,完全被我中华壮士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所折服!
这一幅幅令人感慨的画卷,让隐藏在山洞之中的棋盘陀寺庙李老道一一目睹。
4
后来,五位壮士跳下去之后,其中葛振林和宋学义身子挨到了树。由于求生的本能,他们用手牢牢抓住了树枝,一上一下。尽管顶上还是滚落着石头,却也幸运地没有砸到他们。
两人从昏迷中醒来,并恰巧相遇。傍晚时分,上面没有了动静。于是二人忍着伤痛,互相搀扶着往主力部队撤退的方向蹒跚走去。
在路上,他俩遇见了地方干部余药夫。在后者的帮助下,三人一起缓缓来到了一座道观,并做好休息。第二天早晨,在李老道和另一位战士的帮助下,两人离开了道观,便开始和连队会和……而另三位壮士的尸体,则被热心的民兵队长冉元同和乡亲们安葬起来了。
回到连队的两位壮士受到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的嘉奖,并授予五星奖章。
年10月18日,聂荣臻同志签署训令,将马保玉、葛振林等五人正式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半个月之后,《晋察冀日报》也率先报道了五位战士的英勇事迹。自此,全国人民都知晓了这一传奇故事。
5
葛振林立功之后,依然留在了战场之上。相继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江西剿匪以及 。4次战争,葛振林6次受伤。
从朝鲜回国后的葛振林在衡阳军区做了后勤部的副部长。工作中的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年的春天,由于战伤的原因,葛振林不得不离岗休养。“特殊时期”,面对着红卫兵的叫嚣,葛振林丝毫不惧,不仅常常给“五七干校”的老战友们送吃的,还敢正面劝导罢工罢课的红卫兵回去搞生产。
如此坦荡的葛老却十分的谦虚,他几乎不对别人说起当年“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包括自己的儿子也是从小学课本上得知的。面对别人的捐助,他也辞退拒收,相反他还常常捐助别人。在外人的眼中他就仿佛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瘦老头,总会慈祥地对你笑。
葛老后来也生了四个儿子。其中大儿子葛长生在他16岁的时候便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进入了军营,成为了一名基建工程兵,奋斗于国防事业之中。年的国庆节,葛长生作为工程兵代表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后来被调到了广州军区的后勤部,一直到14年才退休。
另外三个儿子则都是工人,始终遵循着老人的教诲,本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三儿子之前疏于管教,不仅变卖父亲的勋章,还斗殴吸毒。被葛老告发之后,才在狱中浪子回头。
年,年近九十的葛振林在衡阳离世。
6
相比于葛振林继续留在军队之中,宋学义则“下乡务农”。
回到连队的宋学义在短暂治疗之后,去往“抗大”学习。但是宋学义的腰部损伤很严重,禁不起“抗大”经常搬迁的折腾,组织上特批其离校归队。只不过由于原来一团已经调走,来来回回的宋学义最终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
在北管头村,宋学义动员群众,积极开展农业生产,也在这结识了未来妻子。三年后,宋学义听闻家乡解放,就和妻子一起迈向了回乡的旅途。
回到家乡后,等待他的并不是亲人的问候,而是亲人的噩耗。原来在日本占领时期,其家人便受到了敌军的迫害。大哭一场后的宋学义从此把功劳隐藏起来,带领群众们发展农业生产。
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北省政府十分关心这位英雄,便打算把他安排到保定来工作。一连几天之后,宋学义拒绝了政府的好意。
他说:其一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担任干部;其二身体不好,在大城市不能为国家做贡献;其三,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任务便是建设好农村。
面对干部的 询问,他十分坚定地说:“绝不后悔!”
就这样,宋学义带着家人回到了老家,终身务农,直到年溘然长逝。
宋学义留有8个子女,其中有六人都追随着父亲的步伐加入了军队。宋强和父亲一样在老家终身务农,而宋小娥则因患小儿麻痹症无法走路,也很难出嫁。
后来的一个战士田元才得知“狼牙山五壮士”的后代身残志坚,便十分崇敬这位女性。二人互通书信,最终在年的劳动节步入婚姻殿堂。作为壮士后代,宋小娥也十分低调,尽管家庭十分窘迫,却从未向组织伸过手。她之后还在省、市里面的残疾人运动会中多次取得射击金牌。
7
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距今已经快80年了,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一传奇的英勇事迹。向他们致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