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了。
靠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和情怀,靠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口口相传的“安利”,电影在“国庆档”杀出重围。
上映9天,票房突破34亿,一举打破12项中国电影史纪录。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当你 ,看到纷飞战火时
你的身后就是祖国
有人问,为什么要抗美援朝?
《左传》里有云:“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意思就是,嘴唇没有了,牙齿暴露于外,就感到寒冷了。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是,遇到事情,一定不能只图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
二是,事物之间一定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谁知道入侵者的刀锋下一个指向的是不是你?
毕竟朝鲜离我们太近了。
年,美军第十军在仁川登陆,并且不顾我方的多次警告,跨过“ ”继续向北,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
“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什么是祖国?
“当你 ,看到纷飞战火的时候,你的身后就是祖国。”
那么,这个仗你是打还是不打?
所以,哪怕是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业待兴,我们仍然不允许,更不会容忍任何一次威胁人民、威胁和平的挑衅。
保鸭绿江就是保东北,保东北就是保中国。
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兴衰。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你知道怎么能让一个少年快速长大吗?
“经历一场战争,就能让一个少年快速长大30岁。”
在电影《 》中,吴京饰演二哥伍千里,易烊千玺饰演弟弟伍万里。而他们的大哥伍百里也战死在战场上。
开篇 幕,是乍起的太阳光芒。
吴京手捧着黑色的骨灰盒,上面写着烈士的姓名。
船夫问他:“手里是谁?”
吴京说:“我哥,我亲哥。”
亲兄弟上战场,回来已无手足。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长英。
而这一家三兄弟的命运相连,才刚刚开始。
弟弟伍万里瞒着哥哥参军。
张涵予饰演的首长说:“刚刚遇到一个小兄弟,说他想当兵。我问,为什么啊?他说,国家分了土地要给我爹娘盖房子,但现在又有人要从我们手里抢走,我不能答应。”
而此时,这个说自己不能答应的小兄弟伍万里,才不过19岁。
19岁的少年一开始还不懂军人的意义,以为哥哥不想让他当兵,是看不起他,一言不合就要跳车。
可哥哥一拉开车门,外面是壮丽无比的万里长城,小小的少年走出渔村, 次见到外面的世界,一下就被震撼了。
向北是冰天雪地,向南是艳阳高照;
向北是烽火连天,向南是山河万里;
向北是烈火焚心,向南是国泰民安。
就问,这仗,你打还是不打?
19岁, 次认识到战争,认识到什么叫“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19岁,明明也是被父母庇护在臂膀下的年龄,可有的孩子却已经扛起万里河山的分量。
而当时,这样的人和家庭,还有很多:
明明指导员都退伍了,一听说战役的声音打响,又立马返回,蹬了十几个小时自行车返回基地。老婆一边哭,一边蹬着自行车送他回来参加战争。
明明已经失去一个儿子,可当二儿子和小儿子要去战场的时候,她们还是含着眼泪挥手道别。
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小家,还关系到四万万人的大家。
有这样一幕,李晨饰演的长官指着另一个长官问伍万里:“你认识吗?”
伍万里说:“当然认识,那是我们连打不死的英雄。”
可长官立马黑了脸:“谁是英雄,什么打不死,那些牺牲的人又是什么?”
哪有什么打不死,只是打不倒。倒下一个,又站起来一个,倒下一个,又站起来一个……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那些年轻的战士,也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后代而战斗到 一刻的普通人。
只不过,壮士许国,燃命为灯。
是奇迹,也是宿命
《孙子兵法》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那可是朝鲜50年难得一遇的,零下40℃的极寒天气,是为极劣势。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朝鲜最北段,冰天雪地,穷山死穴,地势险峻,亦为大堪忧。
故问: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抗美援朝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看起来毫无胜算。
对面的是谁啊?那可是美国。
要知道,当时的美国被称为“超级大国”,兵力、技术都不可同日而语。
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
孰优孰劣,一眼可见。
可 ,我们为什么能打赢?
因为,意志不可战胜,中国军人不可战胜。
两方战士的吃食对比
·万众一心
当美国人放下豪言,一定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斗回家过节的时候,我们的 ,原计划从山东转到沈阳休整。
可到了东北,天气冷得不行,战士们接到军令,必须马上上车,根本来不及去准备充足的棉服。
你看到那火车下的士兵和百姓,一边撕扯下身上的衣服,一边追赶着呼啸的火车,把棉衣围巾全部扔上去给火车上的战友,希望他们能多穿一点是一点……
师出有名,以身报国,此为,大仁。
·勇者无惧
第20军58师团3连连长杨根思曾说:“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年11月29日,美军20多门大炮狂轰滥炸,飞机不断地在天空盘旋,把山头炸碎一遍又一遍。杨根思在坚守 畔.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了美军的第八次进攻。
在冰天雪地里战斗到 一刻,连队30余人,只剩杨根思一人。他扛起 10公斤的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有的连队全员冻亡在阵地上,还维持紧绷的动作,身体仍保持进攻的姿态……
战后清理战场,有人发现烈士宋阿毛留下的一张卡片:
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样的军队怎能战胜,这样的人民谁能战胜?
勇者无惧,舍身报国,此为,大义。
·强者
当美军驾驶着轰炸机,在天上盘旋的时候,我们的 却冒着冰冷刺骨的河水,蹚冰渡河。
他们为了躲避敌军的侦察机,埋在雪地里一动都不动,哪怕是被炮弹炸伤了,也忍着痛,一声不吭。
他们为了粉碎美军计划,昼伏夜行,创造了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纪录。雪寒岭、荒山岭、死鹰岭、剑山岭等一个个听着就令人寒气透骨的地方,都曾留下他们的脚印。
战士在负责物资运送时必经的一座桥,白天被炸毁了,他们晚上建起来,白天又被炸毁,他们晚上继续建起来……以至于敌人都不知道中国人从哪里冒出来的。
美军陆战1师,被称为美利坚 的部队,这样描述着惊天一幕:
只听“邦!邦!邦!”,照明弹声、军号声、口哨、叮当声、尖叫,撕开了诡异的黑夜。
突然,一批又一批中国人从山上冲至跟前。
你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可能在你的前面,在你的背后,在你的周围,还在你的中间,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
哪怕是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 仍然顽强地直接干掉美军一个大强团“北极熊团”,这是一个号称打过西伯利亚,打过“一战”“二战”的大强团。
的计划被粉碎,一位美军飞行员,曾在空中目睹陆战1师后撤的惨状:
中国人从山脊下来,攻击道路上的陆军部队,我看着他们逐渐被压垮。
二战中我见过各种战斗,但我从没见过美国部队像这样遭难的。
太可怕了,你知道你会死,你会诧异,怎么会这样?
连美军自己都不知道, 怎么会变成这样。
我们的武器不是最强的吗?我们的物资不是最充足的吗?可是,为什么 害怕的是我们?
为什么说 战役是抗美援朝的重要节点?
因为“真正向我们跪下缴枪的就是美国军人”。
至今, 战役都是美国军事院校学习的典型案例。
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中国人的胜利,是把联合国部队赶出朝鲜的关键战斗,他们没能再回来,中国人守好了祖国的大门。
师出有名,万众一心;以弱胜强,英雄无数;军纪严明,勇者无惧,强者 。
换句话说,抗美援朝在人类热战史上,无论是从智慧,还是战斗,看兵法、看人民,都无人能出其右。
此为,大智,大信。
祖国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些愚蠢的人试图往历史问题上泼脏水,因为他们总以为诋毁英雄、破坏我们的精神支柱,就能瓦解一个民族。
可他们不知道,抗美援朝的精神就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作为父母,一定要带孩子去看一次《 》,哪怕孩子暂时不懂,问你为什么,但你只需要给他埋下一粒种子,总有一天,他会懂。
记得《战狼》《红海行动》上映的时候,有人说:
不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而和平从哪里来?
是《觉醒年代》里的波澜壮阔,是舍身救法的热血青年;是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是抗日战争里的不屈不挠,是义无反顾跳下数十丈深渊的狼牙山五壮士;是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炮的四方仓库的八百壮士,用生命扛起旗帜,孤绝地生起狼烟……
是 里的勇者无惧,是在冰天雪地中战斗到 一刻,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们”;是为了不暴露目标,放弃自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也一动不动的“邱少云们”……
还是新时代的强者 ,是《红海行动》里深入敌营参与海外撤侨、执行救援任务的海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雄鹰、反恐精英……
《 》里,朱亚文饰演的指导员说:“为什么我们这么拼命?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如果我们这一仗不打,就是我们下一代打。”
所以,别再说战争和你没关系,你现在的生活安逸,不过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借用知乎网友
Juli的一段话:那场战争,一代人吃完了五代人的苦,一代人做出了五代人的事,一代人打完了五代人的仗,一代人建立了五代人的功。
在伟大的 中,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
抗美援朝的奇迹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铭藏于心的战役,是团结协作,以弱胜强,师出有名,立我国威。
抗美援朝的精神绝不止于鼓励一代人,而是应该影响无数前赴后继的后来者,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电影结束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静静等着片尾部分十几分钟,直到屏幕暗了,周围灯亮了起来,都没等到预料中的彩蛋。
但是走出电影院,看到万家灯火,璀璨如星,突然泪如雨下,原来这才是 的彩蛋:
山河无恙,这盛世如你所愿!
来源:青年文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