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
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
1.生字组词:
寇:穷寇敌寇贼寇草寇视若寇仇
冀:冀州希冀冀求冀图冀望
批:大批批发批准批评批改
副:副职副手副本副业全副武装
榴:石榴榴裢榴弹炮手榴弹
抡:抡锤抡拳抡刀抡起抡胳膊
贯:连贯贯通横贯贯穿全神贯注
棋:象棋围棋下棋举棋不定星罗棋布
悬:悬挂倒悬悬案悬崖勒马悬灯结彩
沸:沸腾沸水沸点滚沸人声鼎沸
涧:深涧溪涧山涧石涧涧流
雹:雹子冰雹雹灾
叽:叽咕叽叽喳喳叽叽歪歪叽里呱啦
屹:屹立屹然不动
悦:喜悦愉悦悦耳和颜悦色赏心悦目
屈:屈服屈辱受屈宁死不屈威武不屈
2.多音字:
绷:běng(绷着脸)bēng(绷带)
横:héng(横行霸道)hèng(蛮横)
3.形近字:
寇(敌寇)冠(冠军)
副(一副手套)幅(一幅画)
榴(石榴)溜(留走)
4.词语解释:
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造句:他全神贯注地盯着赛场上的体操运动员,留心他们的每一个动作。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造句: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造句:站在长城上眺望,我仿佛能看到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
昂首挺胸:仰起头,挺直胸脯。形容斗志高昂,无所畏惧。
造句:小战士毫不畏惧,昂首挺胸地走向敌人。
坚强不屈:坚毅刚强,不屈不挠。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本文指五位战士英勇跳崖时嘹亮的口号声响彻天宇。
造句: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是惊天动地的伟业。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5.反义词:
沉着——惊慌崎岖——平坦
激动——平静坚强——软弱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6.近义词:
英勇——勇敢掩护——保护
沉着——从容崎岖——坎坷
依托——依靠屹立——耸立
豪迈——豪放
7.课文主题思想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8.课内问题: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答: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课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答:第一部分:接受任务。第二部分:诱敌上山。第三部分:引上绝路。第四部分:峰顶歼敌。第五部分:跳下悬崖。
(3)文中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答:第二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
因为第一次掩护任务是服从上级的安排,而第二次掩护任务,他们为了更好地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做好了牺牲自已的准备。把第二次作为重点来写,更能突出“壮士”之举。
(4)可不可以把课文题目中的“五壮士”换成“五战士”?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战士”仅仅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不含歌颂的意味。而“壮士”则不同,含有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这五位战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英勇杀敌、敢于献身,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所以应该称为“壮士”。
9.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引上绝路→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
“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他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B、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出类似的词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课文第二自然段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