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岁月长河,英雄事迹光辉永在;时代变迁,抗战精神代代相传。7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尊敬。
回溯75年前那段鲜血凝结、顽强不屈的抗战历史,有家国破碎、血染河山的悲壮与伤痛,更有前仆后继、奋勇抵抗的抗战精神熠熠闪光。记得在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序厅,有一幅叫做《铜墙铁壁》的浮雕,记录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4年里,英勇的战士与不屈的人民站在一起,同仇敌忾、奋勇抗争的真实场景。这座浮雕告诉我们,要大力汲取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的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民族气节,紧紧扭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弘扬爱国精神,凝聚八方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人民崇尚自己的英雄,祖国需要自己的英雄。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杨靖宇将军“草根树皮充饥肠,腹中没有一粒粮”,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引敌寇,纵身跳下深悬崖”,八名女战士“身着戎装卫华夏,挽臂投江殉国家”,新四军“刘老庄连”82名官兵血战到底全部壮烈殉国等感人事迹的背后,是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和政治灵魂在闪耀光芒。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誓死不当亡国奴,以血肉之躯拖住了日本法西斯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兵力和相当的海空军力……正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使中国人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汇聚起汹涌磅礴的战斗力量,在这场与日本法西斯的殊死较量中,最终赢得民族独立和自由的荣光。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精神引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的是传承英雄身上展现的伟大精神。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需要英雄,需要新时代的英雄精神。作家魏巍曾这样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在同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血火淬炼中,抗战精神百炼成钢,激励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伟大的抗战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根植头脑、融入血脉,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世代弘扬。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历史的苦难与辉煌,弘扬历久弥新的抗战精神,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抗战精神,自始至终都在中华儿女血液中汩汩流淌。在和平年代谋发展、求进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矛盾依然尖锐,挑战和困难依然突出,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战斗,必须坚持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从中汲取养分、强健魂魄,勠力同心勇闯改革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险关。今天,中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一场同样伟大也同样艰难的挑战,既是实力与能力的考验,更是意志与精神的比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耻辱既是对昨日的惨痛记忆,更是今日我们前行奋进的不竭动力。深挖抗战这座精神富矿,就是要永葆为民初心,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是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要主动到偏远地区、艰苦环境中去磨砺品行,到困难大、问题多、任务重的吃劲岗位多“墩苗”历练;就是要勇闯改革发展深水区,接一接“烫手山芋”,当一当“热锅蚂蚁”,啃一啃脱贫攻坚硬骨头,扛一扛干事创业硬担子;就是要在火热的实践实战中摸爬滚打,淬炼成为疾风劲草、烈火真金,确保能拿出真招、实招破解前进路上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真正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启新程。弹指一挥75年!在苦难辉煌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已然深深熔铸于民族骨血、基因和灵魂。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更应弘扬并深挖抗战精神,筑牢信仰的基石、振奋精神的力量,唤起追梦人对民族的使命与担当,戮力同心为民族复兴而奋斗,跑好民族复兴接力赛中的关键一棒,创造中华民族更新更高的辉煌。
文/林志干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