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多国人士表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抗战精神的内涵。7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铭记历史,振兴中华。从“九一八事变”开始,14年艰苦奋战、20万场战斗,多少母亲送儿出征,多少爱国人士毁家纾难、奔走救国,多少勇敢的人们为了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如此可歌可泣历史不应忘却,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维护和平,开创未来。
崇尚英雄,关爱英雄。从杨靖宇、左权等抗日将领,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近些年来,少部分人公然侮辱英烈的言行时有出现,值得欣慰的是,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没有出路”,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学习抗战英雄们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系好爱国主义的“第一颗扣子”。
居安思危,奋勇前进。居安思危是一个民族成熟的表现,中国共产党作为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形势,广大党员干部更需要在和平年代时刻具备“战斗意识”,为“抗战精神”注入新内涵。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祖国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