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往思来向史而新

在一百年的辉煌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传承红色经典,汲取信仰力量。我们用声音讲述党史故事,唤起昼夜前行的初心使命。

“百人诵百年”BNU朗读者活动,由北师大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图书馆、出版集团联合发起,面向广大师生校友征集位朗读者,朗读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主编的新书《初心往事——一百个党史故事》。

困境时永不言弃

受挫时扭转乾坤

百折不挠的新生人民军队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两万五千里的艰难长征

谱就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

几代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

一百载风雨兼程春华秋实

让我们跟随北师大的青年学子

共同阅读

《初心往事——一百个党史故事》

的第二章

探索新路与伟大转折

胡春蕾、徐硕和冯楠楠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胡春蕾和徐硕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冯楠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性质和宗旨,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终生。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她们一起参加“百人诵百年”朗读党史活动,重温党史故事,了解历史学习经验,祝福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越来越好!

她们诵读的故事是《王明为什么能够上台》。

中共六大会议会址

原文节选:

年年初,联共(布)派遣米夫率领苏联共产党宣传家代表团到中国,并列席了中共五大,王明任翻译。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米夫受命参加大会的筹备与组织工作,王明也参加了翻译工作。米夫非常器重王明,随着其地位的上升,又决定把王明推上台。年年底,米夫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来华。年1月7日,在米夫的直接干预下,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秘密召开。瞿秋白、周恩来等在会上因所谓反对立三路线不力而受到严厉指责。米夫在会上大肆吹捧王明,说他在中山大学的斗争中已是一个天才的领导者,搞中国革命没有他是不行的,他是坚决站在国际路线一边,能把马列主义理论应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来的革命家。

陈建华是北京师范大学届教育学部本科毕业生,曾任教育学部级本科生党支部书记。毕业时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当看到“百人诵百年”的活动时,她便欣然报名参加了,这既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祝福,也是作为一名学子对母校的告别。

她和来自教育学部的级本科生韩卓言一起诵读的故事是《彭德怀痛斥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

电影《浴血广昌》

原文节选:

年4月初,在镇压了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后,国民党北路军和东路军进到黎川南至泰宁一线,沿盱江东西两岸交替推进,构筑碉堡,步步为营进攻广昌。广昌城位于江西和福建的交界处,是中央苏区的北面门户,距瑞金不到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民党企图占领广昌,引诱红军与之决战。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毛泽东和张闻天都不主张进行广昌保卫战,但李德不采纳他们的正确意见。博古、李德等不顾红军连续作战、伤亡惨重、物资匮乏的情况,命令红军主力保卫并不利于坚守的广昌,同敌人进行“决战”。

王宁,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是级MPA班的一员。她的家乡是发生拉开人民解放战争序幕战役的吉林省四平市,每次路过英雄纪念碑和英雄雕塑时,她都会感受到四平战役时烈士英勇奋战的精神,是他们为解放东北乃至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出属于不同时代的故事,她非常荣幸能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讲述党史故事,成为红色精神的传递者。

她带来的故事是《“半条被子”让徐解秀老人惦记了50年》。

长征中的女战士

原文节选:

年11月初的一个傍晚,北风夹着冷雨,寒气逼人。徐解秀看到冰冷的雨水淋湿了红军战士们的衣服,就让其中三个女红军来到自家的厢房里休息。白天,女红军们不但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还向村民们宣传共产党的理论思想和宗旨。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在人民群众中播撒了革命的火种。红军就要开拔了,三个红军姑娘见徐解秀家徒四壁,简陋的床铺上仅有一块烂棉絮和一件旧蓑衣,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就决定将仅有的一条行军被留下来给她和孩子御寒。

方乐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级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在未来她立志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希望能做道义的捍卫者,胸有丘壑;更做时代的瞭望者,目含星光。

李晓彤是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在读研究生,在疫情发生的这两年,她深深感受到了无论是家国大事还是民生舆情中,祖国的担当感和行动力。读党的故事,追溯党的历史,她在建党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她们诵读的故事是《长征途中“担架上的‘阴谋’是怎么回事”》。

长征路线图

原文节选:

王稼祥起先是反对毛泽东的,他对是非的判断还主要来自共产国际和同在苏联学习过的王明的指示。因此,在赣南会议上,王稼祥支持并拥护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狭隘经验论”“富农路线”的批判。后来通过对毛泽东主张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特别是毛泽东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指挥红军取得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彻底转变了对毛泽东的看法,以至在年10月召开的宁都会议上,王稼祥第一个站起来明确表示支持和肯定毛泽东。

蒋祎诺是北京师范大心理学部级的本科生,预备党员。她认真学习了与党相关的理论知识,参与了国庆七十周年的群众游行,加入到社区防疫的志愿队伍中,还在放假时开展了扶贫相关的调研活动……她想要以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

马新超是北京师范大心理学部级的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她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就发生在那里,从小听过不少关于革命抗争中故事,她对革命先辈们很是敬重和崇拜。

她们诵读的故事是《毛泽东为何把“四渡赤水”称为“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纪念馆馆内雕塑

原文节选:

四渡赤水战役,从总体看是敌强我弱,由于毛泽东等以高超的指挥艺术,机智地隐蔽战略意图,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同时,红军能够及时截获敌人的电报并且破译,能够准确掌握敌军调动的情况,从而做到避实就虚,赢得了战场取胜的主动权,有计划地调动敌人,创造了红军许多局部的优势,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郑雅婷是一名来自政府管理学院的级本科生。她出生在一个红色的家庭,父母和姐姐都是党员,家里常常放满了党史书籍,生活中的她也受到熏陶,对党的章程和党的历史也有所了解。步入大学之后,她在18岁生日那天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用自己的声音朗读党的历史,为党的生日献礼!

她诵读的故事是《红军是怎样选定陕北为落脚点的》。

吴起镇革命旧址

原文节选:

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会师后的工农红军该往哪走需要迅速决定。在红四方面军工作的中央代表张国焘对当时的政治形势的认识同党中央存在严重分歧。党中央认为两支方面军的会合为开创红军和革命向前发展的新局面,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综合分析日本入侵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国内形势和川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后,中央认为红军应该北上至川陕甘建立根据地,这既便于进一步发展壮大,也便于东出晋冀抗日救国。张国焘却认为革命处于低潮,应躲开敌人,到川西和西康地区保存实力,休养生息。

本次活动获得了

北师大师生校友、离退休教职工

兄弟院校师生、基层教育工作者

初高中学生等群体的广泛参与

感谢大家的踊跃报名

后续篇章朗读精彩片段将陆续推送

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