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封闭针 http://m.39.net/disease/a_9381426.html

“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 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山谷里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近代中国史是一段饱经磨难,抗击侵略的革命和战争的历史。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最刻骨铭心的一个时期。

在战争中中国人民革命军英勇杀敌,不畏强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苦条件下依然能够取得由小至大的胜利。但在战争中,我们也损失巨大,无数的革命英雄殒身,只能成为战胜后我们心中永远的怀缅。

狼牙山五壮士是我们小学时就已学习过的课目。课本上只描述了五位革命战士跳崖的壮举,实际上,他们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今天我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后续主要人物葛振林。

01劫后重生

年,抗日战争进行到了重要的相持阶段,日本人短时间内占领中国的预言被我军破灭。随后恼羞成怒的敌人对对抗我国军队、侵占我国领土开始了变本加厉的全方位投入打击。

我军战士虽英勇不凡,但人力难挡敌人的先进装备,很多革命战士牺牲于这一时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狼牙山五壮士是当时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军分区下的七连六班。年日方对我军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其中包括狼牙山地区。日调集多方兵力,人数达余人。

第七连奉命掩护大部队和地方群众转移,撤离时六班受命阻击断后。面对如此重任,六班虽然只有五位战士,但在班长马宝玉和副班长葛振林的配合指挥下,他们利用地形,边打边撤,击毙了敌军百余人。

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让日军误以为是拖住了八路军主力,殊不知五位战士早已斩断后路,将他们绕开大部队,引至棋盘驼峰顶绝路。

可惜在日军猛烈攻击下,五位战士以少敌众虽并不落下风,然而已没有足够的的子弹支撑他们战斗。

面对身后逼近的敌人,战士们宁死不屈,视死如归,马宝玉、葛振林、胡德琳、胡福才、宋学义五人相继跳下狼牙山崖。

马宝玉、胡德琳、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而葛振林和宋学义因为落崖时被山腰上的树枝挂住,虽负重伤,但所幸保住了性命,后获救。

五位壮士的爱国举动,成为人们不断歌颂的勋章,三位烈士和两位幸存壮士也分别被授予了称号和嘉奖。

后来葛振林和宋学义经治疗痊愈后又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和 中都曾做出贡献。年宋学义因病去世,至此,狼牙山五壮士只剩下葛振林一个人。

02壮士暮年

战场上退下身来的葛振林,历任地方重要职位,但由于曾经连年厮杀的战斗的日子,他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年,他向部队请辞还乡。

你也许会想,只狼牙山一役的贡献与声名,也可让他安享晚年,更何况他后来又辗转任职,退休生活该是有所保障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告老还乡后,葛振林过起了平淡的生活,由于本身家庭境况并不好,他和家人住着一个破旧的四合院,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亲手种植的几株小花小草,才给这个老旧屋子增添了几分色彩。

他从未想过用自己的身份要求什么,几十年的工作更没有为家人带来过什么便利。在他的带领下,一家人都是十分节俭朴素,平日里吃的是清汤寡水,衣物更是缝缝补补挺三年,丝毫不讲究。

其实以他的经历,只要开口申请,生活条件绝不会如此清苦,但心中早已扎根的朴素共产党员信仰,不允许他利用身份谋取特权。在他的影响下,一家老小也都是清正坦荡之人。

年,河北政府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决定为他们建立纪念塔,有关人员为表诚意,专程邀请葛振林老先生到场见证。

年近七十岁的葛老身体已经是每况愈下,家人们本想让他婉拒在家安养身体,但葛振林得知消息后,很是激动,坚持要出席纪念塔的建成。

也许年迈的老人想起了曾经的战友,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是一段耳闻口诵的故事;但于他而言,这是他人生中刻骨铭心的经历和对战友们功绩的见证。

拖着不便的身体和已经不稳的脚步,他一步一步地爬上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站在纪念塔的顶楼,老人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泪。

年3月21日,葛振林在衡阳病逝。衡阳市殡仪馆 的灵堂门前,前往送别的人群和花圈挤满了仪堂。

有一位老人沉重地说:“他真的是一个大英雄。”这是一个普通的市民,只是前几天听自己的小孙子讲说葛老的事迹,当时只是半信,今日看到如此情景,才知道平日里一起闲坐的那个“干巴老头”是如此壮士。

街角摆摊擦鞋的李云也说:“小时候课本上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原来五位英雄之一就在自己身边!”

这就是葛振林,世人只听闻他的伟迹,却对其人并无多少类似英雄名人的崇仰感,因为他本人是那样的低调朴素,将自己消音于人群中。

03结语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将永远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故事传承下去,人们不会忘记革命英雄是如何献身祖国,保家卫民,也不会让英雄被遗忘于漫漫历史长河之中。

葛振林老先生一生对于党的坚定信仰,也是如今的共产党人应当学习和借鉴的品质。立身为国家,不求功与名。一个人对信仰的托付大概如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