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寒冬,狼牙山下,随着各项工作进入年底收官阶段,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旅飞行训练也进入了攻坚期,飞行次数增多,给装具员们工作带来了更大压力,但他们却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个飞行日在跑道和捡伞点来回穿梭的身影成为飞行训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这独特的风景背后,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成长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装具员的世界,去听听他们的声音!独特风景“阻力伞是战机的‘第二生命’,包伞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装具员,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主任卢勇在新同志到来的第一天便语重心长地说道。为新同志授课每一名合格的装具员都要经过长时间系统的培训。先进行三个月训练,分到具体单位后针对保障任务还要进行三个月再培训,最后通过考核才能正式上岗,新员张海涛正在埋头苦读专业训练教材。理论学习“大到每一个伞包,小到每一根伞绳,都需要最大的耐心去认真对待。”有着丰富带新经验的王爽班长在装具室给几名新装具员细心讲解装伞步骤。带训新装具员老班长陈方军在心得体会交流会上这样说道:“装伞时引导伞调整不到位,导致阻力伞不能及时打开是最容易发生的失误。”随即将自己多年的实操经验传授给新装具员们。讲述心得体会“哒!哒!哒!”晚上自由活动的时候,张智琦仍在加班熟悉整理过程。虽然天气已经转凉,但在练习包装伞具的他,额头上却起了细密的汗珠。安静环境下,装具碰撞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整理伞绳经过老班长们授课,新员张海涛总结出“一平,二实,三准”的包伞小技巧,极大提高了成功率。调整引导伞“我要成为第一个上岗的保伞员!”“只有努力才能收获成功。”上岗考核的时间越来越近,新员们纷纷写下对自己的寄语,争当第一个成功上岗的装具员。考核前寄语上岗考核的考场上,秒表“嘀”的一声后,张海涛用力挤压引导伞,检查弹簧松紧,快速整理伞绳,测量轴径,压实伞包,挑起叶片,打包封口,动作一气呵成。“符合时间标准,包装完整,可以上岗。”听到可以上岗后,张海涛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压实伞包战鹰落地的瞬间,一朵伞花在机尾“绽放”。随即阻力伞与战机脱离,装具员要以最快速度冲到落伞处,拿上二十多斤的伞具冲回安全区放下,再重新回到捡伞点,等待下一架战机到来,这样的冲刺每天都要跑上五六公里。装具员常年与汗水、噪音为伴,百米捡伞线上奔跑的身影,就是他们的青春。放下伞具在刚接触这个岗位的时候,初入军营的小伙子们难免对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感到乏味,利用培训间隙,班长李玉凯总是喜欢和新员聊一聊工作中的趣事,讲一讲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在无形之中给他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谈心交流当所有人员都退场后,空旷跑道上又能看到他们奔跑训练的身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装具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黄昏下一二三四的口号声,是他们最好的强军宣言。体能训练春来秋往,忍得了烈日炎炎的三伏天,扛得住寒风凛冽的数九冬,黝黑的肤色成了他们的代表色,手上的裂口成了他们的军功章。他们每天都在与战机赛跑,用汗水浇灌出耀眼夺目的伞花,夜以继日的努力,只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装具员,他们的坚守、拼搏、奋进彰显着新时代革命的军人的风采,向他们致敬!文字:路超、闻杰摄影:梁英培、孟庆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99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