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散文和诗的艺术性都很强。他很重视词语的锤炼,相传思乡诗《泊船瓜洲》是这样锤炼词语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作者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原为“到”字,后来先后改用过“入”、“满”、“过”,经过反复推敲,最后改定为“绿”字。这个“绿”字把在春风吹拂下的草木发芽,满地新绿,万物向荣的意境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语文教学标准》对习作的具体要求之一就是:要注意选词用语。意思是说,在写一句话,一段话前,要先想一想,怎样写才能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应选用哪些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法。那么,怎样训练孩子锤炼词语的能力呢?1.词义比较。结合语文课的学习,进行词义比较,不断提高自己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譬如《狼牙山五壮土》课文中的“屹立”,就可以和“矗立”进行比较。屹和矗都有直、高、陡的含义,这是共同点;其中不同点是,屹多喻于坚定而言;矗则多指物体而言。再如《精彩的马戏》课文中的“笨重”的“笨”,就可以和“拙”进行比较。笨和拙都含有愚、傻的意思,这是共同点;不同点是,拙,多指手、眼、嘴动作不灵活,不灵巧;笨,除含有拙的意思外,主要指头脑不清醒,不聪明。辨析词意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能力。只有辨析能力增强了,才有选词用语的可能性。2.选择语句。不断进行语言训练,要善于从他人的日常用语中选择准确、生动的语句和表达含混、语意不清的语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提高自己选词用语的鲜明性和准确性。3.修改作文。要自觉进行作文修改。写完一篇习作后,要自己多读几遍,最好给别人读几遍,反复推敲,不能草草了事,要逐步培养自己这种良好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伟大的文学家王安石对自己的诗句尚且这样认真锤炼。孩子的习作才刚刚起步,怎么能不认真对待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92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