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众多的优秀典籍,在历史长河中永不落伍,永远散发光芒。《诗经》《道德经》《史记》《论语》《红楼梦》等,已经被译成多国文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传播、生根、发芽。
书是一座桥梁,是我们心里的青山绿水。透过它,我们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启了人生第一扇门。阅读让我们性格趋于完善,处理事情更加理性,人格更具魅力,有浩然正气。为我们走好中国道路,打造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延续华夏文明,传播中华文化,提供精神食粮。
在我心里,有几个人,始终占据了重要位置。
去过陕西的人,大都爬过华山,去过华清池,欣赏过碑林,看过兵马俑,留恋过大小雁塔,但是很少有人去过韩城。
韩城是千秋太史公司马迁的故乡,司马迁的陵墓就修建在城北的一座山上。从山脚到山顶九十九级台阶,每一阶都是苦难,每一阶都是沉默。走完台阶就是太史公祠,两边有一阙楹联“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祠内有司马迁的泥塑雕像,他凛然正气,手握竹笔,好像还在继续奋笔疾书。祠后就是司马迁墓,墓冢之上五颗苍松,傲骨铮铮,与天地同辉。
司马迁只是因为为李陵辩护了几句,就被汉武帝打入死牢,汉武帝念司马迁忠心耿耿,免于死刑,施以宫刑。这种惨无人道的刑罚并没有让司马迁轻生,他把泪水与尊严一起咽进肚里,忍悲含辱,墨洒千秋,用13年的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如果没有《史记》,中华民族兴衰史、苦难史、辉煌史会出现巨大的空白,我们将读不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超越自我的文化人格无比巍峨。
还有一个人,因为这个人,中国书法史上有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因为这个人,中国诗词史开豪放一派,落笔惊雷,天地浩然;
因为这个人,今天的杭州有了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因为这个人,百姓的餐桌上有了一道美味佳肴“东坡肉”;
因为这个人,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坎坷磨难,我总会想起他说的那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的名字人人皆知,他就是苏轼,一生数次入朝数次被贬数次流放,几次频临被砍头的厄运,他付之一笑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胸怀坦荡,处事达观,在人生的低谷不低头;他命运多舛,诗词书画气势恢宏,在失意时不失志。他活成了自己诗词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文天祥,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名字。他的《过零丁洋》几乎人人会背。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径零丁洋时,张弘范逼迫他写信,以此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他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誓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公元年1月9日,47岁文天祥在大都(北京)柴市口面南而跪,引颈就刑。
提起南宋,还不得不提崖山之战。公元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南宋的大臣陆秀夫在国家将要被蒙元灭亡的时候,背着年仅9岁的少帝奔向海边。陆秀夫对少帝说:“为了复兴宋室,一直不停奋战,但事到如今,已无力挽回了,陛下,您是大宋的正统后裔,应该断然作出不辱没您血统的决定。”
“我明白了,秀夫,你没有背弃我!”少帝静静地微笑着说。陆秀夫面对少帝勇敢的态度,用带子把少帝和自己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毅然投海自尽。随后,许多忠臣及民间秀才甚至普通百姓纷纷追随其后,达十余万人之多,前赴后继,蹈海自沉……茫茫海水,浮尸十余万,遍染血红。
蒙古军队一路南屠,攻打襄阳,打了五年,方才攻下;
元军攻打四川,川民杀其大汗,而川民直到被杀光,才放弃抵抗;
攻打扬州,李庭之率军抗元,扬州人无一而降,满城皆死;
攻占长沙时,岳麓书院数百名书生笔尺为刀,奋力死战,直至全部壮烈战死,无一降者,这种凛然气节让后人无比敬重。……(三百多年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
听闻宋亡,浙江十万士子纷纷跳海自杀,福建有四万!
重温历史,我们从诗里读到了气节,读到了风骨,读到了大义。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在诗的国度里,还有几人尚留诗心?在我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传承里,我们的民族品格,担当精神,奉献精神,浩然正气,坚毅信念,是否依然闪耀着最初的光芒?
五千年来,我们这个国家历劫无数,唯文化之血脉生生不息,在你我之血液里汩汩流淌。这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基因。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巨型炼钢炉,无论有多少不肖子孙,叛臣国贼,熊熊的炉火终将其化为灰烬,不复存在。只有真正的好钢不惧烈火,不畏高温,在历史的车轮中,铿锵前行。
中华文化,得其精髓者必将成为国之栋梁。岳飞、史可法、文天祥,陆秀夫、袁崇焕、江姐、杨靖宇、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王进喜、焦裕禄等等等等……他们的名字和中国二字骨肉相连,他们的名字里铭刻着四个字:民族精神!
诗中有史,史中有诗,读史明智。汇聚中国力量,凝聚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与书为友,与诗词为伴,一直在前行。
在修习古琴的路上,我才走了一年有余,然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让人叹服。如今正学《酒狂》,相传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所做,有一个指法叫“跪指”,面对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我也是跪了。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立刻删除。致敬图片提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