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深刻地阐明了文章、诗歌这些文学体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反应现实或是社会事实。而作为教育万千中小学生的语文教科书,教材中的文章选取毫无疑问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才能起到教育孩子、培养学生的作用。而在一本教材里的众多文章,往往涵盖古今中外诸多领域,它的文章选取就往往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近年来,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选取发生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狼牙山五壮士》被悄然移除出了教材,而一些明星撰写的文章却被编入了课本,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教材发生这些变动的背后,原因何在呢?一、经典移除,引发热议教科书作为中小学生阅读吟诵的第一手资料,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和文学素养提高毫无疑问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因此,关心孩子学习状况的家长们对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变动十分敏感,而一篇经典爱国文章——《狼牙山五壮士》的移除,引发了家长们的热议。《狼牙山五壮士》这篇爱国文章,讲述了在年月25日,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他的四位战友为了阻止日本侵略者扫荡晋察冀根据地,主动承担伪装主力、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将日寇吸引到狼牙山主峰,并与之展开激烈战斗,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下跳崖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奋不顾身地吸引敌人,最终杀身成仁,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堪称爱国主义的经典篇章,录入教材以来激发了千千万万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然而这样一篇爱国经典文章却遭到移除,自然引发了社会热议,相关专家也不得不作出回应。专家们解释说,《狼牙山五壮士》的确是一篇经典的爱国文章,但经过多年以来的传播成颂,已经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面向新时代,教科书应该侧重于弘扬新时代的英雄人物,让学生们认识了解贴近时代潮流的爱国人物和事迹。专家们的解释显然破绽很多,虽然《狼牙山五壮士》被选入教材后的确知名度有所提升,但是远远谈不上人尽皆知。比如记者采访过如今学习教材中没有《狼牙山五壮士》的学生,他们就对这些英雄人物并不了解。这种情况与专家认为的“无人不知”显然还有相当距离。此外,新时代的教科书的确应该也可以选用一些描述贴近时代的英雄人物的文章,加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认识。比如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许多时代楷模,他们的故事也的确能够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的学习。然而,新近编入教科书中的文章,长篇累牍地描写的却不是为了国家民族奋斗终身的英雄人物,反而出现了一些与明星相关的文章,这种现象值得人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