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六年级的小朋友,在语文第二单元考试中,遇到一道课内阅读题。阅读材料是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片段。
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目是这样的: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望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五壮士心里会想些什么?
孩子的答案是这样的: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人民以后的幸福生活,我们终于成功了!
试卷局部截图阅卷老师给了这道题满分。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经典的爱国主义题材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诱敌上山,顽强战斗,最后英勇就义的故事,赞扬了五壮士热爱祖国、敢于特征,誓将抗战进行到底的精神。
五壮士身上确实具有热爱祖国的高尚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会渗透到他们的行为之中,给他们强大的精神动力,但并不等于每时每刻,做每件具体的事情时,嘴里心里必须念叨着,这既不符合事实,又不符合人之常情。
用思路别用套路具体的问题必须具体分析。这道阅读题的题眼在这样一句话中: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此时全国抗战还没有胜利,五壮士为什么会感觉到胜利了?这种胜利是五壮士完成一项具体的作战任务时的胜利。
所以,此情此景,五壮士能想到的,应该想到的都是与任务紧密相关。他们此刻能想到的,就是胜利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敌人的图谋落空了,所以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抗战精神唯有如此理解,五壮士在我们面前,才是真实的、情感丰富且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时刻把任务放在第一位,不顾自己已经身陷重围,这种胜利的喜悦才更好地证明了五壮士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为什么孩子答题会写上这样的答案呢?阅读老师为什么又给了孩子满分呢?
通过与孩子沟通,我们了解到了事实的来龙去脉。
原来,语文老师教给孩子们一个“答题公式”:凡是此类题目,只要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祖国的未来更美好”这些方面写,就不会错!
爱国情怀,就这样被老师移植到了孩子的心中的。
拒绝套路这了验证孩子的说法,我们又看了其他的阅读题和答案,以及老师的评分标准。
在同一张试卷上,还有这样几道阅读题:
在阅读材料《壮哉——三峡大坝》中,问题是“如果你站在三峡大坝上,你会想到什么?请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峡大坝孩子的答案是这样的:我会联想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座三峡大坝象征着红军精神一样,不屈不挠,为我们美好的祖国守侯。经历几十年的论证,十几年的建设,屹立在水上。
这样的答案,老师给的是全对,满分!
由于是道主观题,我特意问了孩子:如果你站在三峡大坝上,你会想到红军吗?为什么要这样写答案?
孩子回答:刚学过几篇写红军长征的课文,老师给我们抄了红军精神,所以……。
看来,孩子这样答阅读题,颇受老师的赏识,因为它严格遵守了老师的”答题公式“和”答题套路!这套试卷最后获得了95分的高分。
这不由得让人感到震惊,学校的语文竟然是在这样教育孩子。不仅没有培养孩子真正的阅读理解能力,还用高分给孩子编织了一个虚幻的假象:你很优秀!
回归真实我不敢想象,孩子带着这样的套路去迎接中考和高考的语文考试,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
近年来,关于各种“作文套路”、“阅读公式”大行其是,它迎合了某些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把需要长期积累、艰苦训练、深刻感悟的语文学科,说得像一加一那样简单。殊不知,它正带着孩子们离真正的语文越来越远,而且一路上满是大坑。
孩子作文好不好家长读读就知道见解要独特道理要深刻
阅读不会概括中心,作文不能升华主题,孩子究竟缺了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