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满江红》包含爱国热情,曾经伴随许多人一起成长,熏陶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提起《满江红》这个词牌,很多人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名字便是岳飞。的确,岳鹏举一篇《满江红怒发冲冠》不仅文采斐然,而且情真意切,曾经是中小学生的耳熟能详的篇目,青少年们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最初的启迪。
但是如今这篇课文已经在课本上找不到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翻阅一下语文课本就会发现,如今的语文课本与十几年前,几年前相比已经是大不一样了,除了岳飞之外,朱自清、鲁迅等人的文章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删除。
那么,语文教材都删除了哪些“经典”名篇呢?这些名篇又为什么会被语文教材除名呢?
被语文课本除名的名篇
其实,语文教材增减调换课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近几年删除的经典名篇的确太多了,这才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争议。
说到被语文课本删除的经典名篇,鲁迅的作品无疑是重灾区。相信上过中学的人都不会忘记被鲁迅支配的恐惧,根据统计,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中入选作品最多的作者便是鲁迅先生。而且课桌上刻“早”、闰土月夜捉猹、乘船看社戏等场景更是成为永远印在我们心中的记忆。
但是,如今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已经大大缩水了,不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等记述童年事情的回忆性散文被删除了,就连《拿来主义》这种包含哲学和思想深度的文章也没能避免被除名的厄运。
而另一种被批量删除的文章便是古诗文。据《光明日报》报道,年,上海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八首古诗被全部删除。而除了小学古诗之外,中学课本里的《五人墓碑记》、《病梅馆记》等古文名篇也先后被删除。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我们十分熟悉的课文也被无情地抛弃,这其中有岳飞的《满江红》,有朱自清的《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狼牙山五壮士》等表现取材于重要历史事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的篇目也消失在了课本之中。
总之,从古到今,从诗词、散文到杂文,许多我们十分熟悉,曾经陪伴我们一起度过学习时光,给予我们智慧和道德启迪的文章如今都在教材中找不到了。我们翻阅教材,在感叹时代变迁的同时,却也难免生出失落之感。
那么,为什么编写组会选择抛弃这些经典的篇目呢?
名篇被删除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更新是难免的事情,但是如何更新却是一个大问题。这些名篇被删除的背后其实也蕴含了编写组专家的各种考量。
首先的考量便是这些文章能否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会被剔除在课本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课文中父亲翻阅月台买橘子的行动被认为是违反了交通规则,会给价值观还没成熟的中小学生错误的示范。
事实上,这并不是朱自清第一篇被教材编写专家“嫌弃”的文章,朱自清的另外一篇散文《荷塘月色》同样因为错误导向的问题引发过争议。因为在文章中,朱自清在描写荷塘的美景时,将荷花比作“刚出浴的美人”,原本是很曼妙的比喻,但是落在专家眼里,却担心这种句子引发青少年不好的遐想。这种做法虽然谨小慎微,却未免太过草木皆兵了一些。
而删除课文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为学生减负。众所周知,如今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肩上的书包也越来越重,原本处在最美好年纪的孩子却被课业压得抬不起头来。于是一些专家便开始思考为学生减负,用心自然是好的,但是用力的方向却有些不准。
减负的第一个方向便是删除古诗文,比如上海教育部门在回应删除课本中古诗引发的争议时,便宣称自己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减负。因为很多古诗都要求全文背诵,古诗被删了,背诵的任务自然就轻了了。
减负的另外一个方向便是删除课文中难以理解的文章。于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便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被扫出了语文课本之内。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观点太过鞭辟入里,对于中学生而言理解有难度。就如同很多学生所言,鲁迅的文章没了,学起来就简单多了。
而删除课文最普遍的原因无疑是时代的变化。比如以前我们把岳飞当作民族英雄,他的作品是爱国主义名篇,但是无论曾经的南宋或者金朝都是中国的领土,岳飞自然就从民族英雄的行列掉落下来了。
再比如主张删除《狼牙山五壮士》的一些专家认为如今时代已经变了,如今的很多孩子对于抗日战争里的鲜血与牺牲都没有直观的认识,所以应该换一种新的形式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一篇篇经典篇目被删除的背后有许多的原因,有出于对学生的关心,有出于对时代变迁的考虑,每一篇课文的增添和删改都是综合考量的结果,所有的专家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学生更好的教育。
但是,好的用心不代表好的结果,对于课文删改的结果许多人都提出了异议。
课文删改带来的争议
争议的问题很多,但是争议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什么样的教育更适合孩子。
作为专家自然是谨小慎微,希望把完全无害的课本,不掺杂一点杂质拿给学生学习。这种用心固然是好的,但是有些已然矫枉过正的做法,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这对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我们承认中小学生的价值观的确还没有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最基本的道德观和是非观,很多时候孩子的承受和接受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我觉得很少会有人学了这篇课文就去违反交通规则,而且就算有这种可能,那么只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正确的引导,这完全可以避免其带来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删掉全文,无疑是因噎废食。
另外,像《满江红》《狼牙山五壮士》这种作品,我们学习它,是学习其中蕴含的浩然正气和爱国主义情感,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他爱国的实质没有变,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抛弃他。如果“为变而变”,去删除以前的一些名篇,属实太不明智。
总之,在删减教材之时,要避免闭门造车。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一线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删改教材,很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关键,而课本又是教育的主要依据之一,所以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家在编写教材时,小心谨慎,害怕出一点错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小心谨慎不等于草木皆兵。
无论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终究要见识人间的豺狼,与其在课本中剔除所有不好的东西,构造一个虚假的盛世天堂,不如让孩子适度接触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东西,让他们学会分辨是非,明晰对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