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公映。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年华北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的大扫荡中,五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一路将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坨主峰,在弹尽粮绝后,跳下万丈悬崖。
五名战士如何英勇抗争,为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毅然跳下悬崖后,又发生了什么?
点击音频,听狼牙山五壮士的“向死而生”↓
年,侵华日军加紧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9月23日,日伪军突然包围了河北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上级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
七连先佯装成主力吸引敌人,再利用夜幕掩护和地形优势,伺机打击消灭敌人。完成掩护群众突围的任务后,留下六班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名战士掩护连主力撤退。
△狼牙山五壮士
棋盘坨决战后,他们纵身跳崖
9月25日清晨,日伪军向狼牙山发起攻击。为了不暴露部队转移路线,五名战士撤至棋盘坨顶峰,与敌人激战5个多小时。
日伪军被一步步引向了悬崖绝路。
子弹全部打光后,战士们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敌人蜂拥向山顶冲来,5人把枪砸碎后纵身跳下悬崖。
这次战斗要从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说起。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馆长李芳的爷爷正是当年狼牙山镇东西水村的村长。从小,她就听爷爷讲当年的故事:
李芳:这次扫荡的特点一是规模大,他们出动了7万多人,第二是时间比较长,从8月一直持续到10月,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针对晋察冀根据地的党政机关、军区的部队和老百姓。他们的战法非常狠毒,采用的是篦梳似的扫荡和铁壁合围的策略,而且制造了许多的惨案。
这一次,日伪军对狼牙山的围剿情势危急。不过,当时,这5名战士也不是没有生的可能。
李芳:他们是有生的希望的,因为他们对地形很熟悉,在这里生活了将近2年时间,狼牙山方圆30公里,别说是他们5个,个也能隐藏得住。但是他们没有这样选择,而是选择了与大部队转移相反的方向,就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让大部队和老百姓更安全地转移出去。所以说,他们在主动请缨作战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自我牺牲的准备。
△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在五壮士跳崖殉国17周年纪念日这天开拍
电影开拍,老乡说:老一团回来了,壮士们回来了!
17年后的9月25日,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在狼牙山层林尽染的霜叶里开拍。之前,剧组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在当地老乡家里走访。说起当年八路军英勇抗敌的经过,讲故事的老乡哭,剧组成员也跟着哭。六班班长马宝玉的扮演者李长华参与了部分编剧工作,他在多年后回忆,最初的剧本不够贴近实际,大家花了很多功夫一起“磨本子”。
李长华说,决定拍《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时间已经很仓促了,大家对剧本不满意,觉得剧本没有从人物性格出发去写。“决定由我、导演、还有副导演来改。我那个时候在五壮士连生活过,也去调查过材料。老乡一看见我们穿的衣服就互相传,说老一团回来了,然后知道了拍五壮士,说壮士们回来了。再加上我们当时的表现,确实和当年的部队基本一样。”
当年,五名八路军战士跳崖时都不过20多岁,年龄相近、经历相仿就成了挑选演员的重要参考。五位主演被称为“三个老八路、两个小解放”组合。那一年,20岁的霍德集刚从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出演的第一个电影角色就是五名战士中年纪最小的“胡福才”。
霍德集说,最难忘拍摄战士们跳崖的那场戏。用近景还是远景?什么姿势?都反复推敲过。影片拍摄完成后,霍德集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霍德集:很多年之后,我看录像看得自己都掉眼泪,当时我们演的时候是带着激情演的,也能引起看的观众的激情。
△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海报
葛振林、宋学义是怎么获救的?
跳崖后,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和宋学义幸免于难。李芳说,他们了解两人获救的过程,更多地来自葛振林的回忆。
李芳:宋学义和葛振林两位英雄,跳下去以后被悬崖上的平台接住了,崖边长的灌木也挡了一下,但是这种平台非常窄小。葛振林曾经回忆说,他跳下去以后,头像是枕着树枝,但是不敢动,之后就昏过去了。醒过来后,发现宋学义在另外的一个平台上,腰部下边有块石头,还有血往下流。他就帮着宋学义把腰部抬起来,把山上的一些细细的土全都堵在伤口上。这个时候,手是需要扒着岩壁和旁边的一些灌木的,他就让宋学义扒着他的身体,他挪一步,他拽一步,两个人就这样爬上了小莲花峰的峰顶。
葛振林、宋学义最终是怎么获救的?易县当地更认可这样的过程:
他们碰到了李老道,在李老道和葛振林的共同搀扶之下,他们到了山上的一个庙里。
宋学义的儿子宋福保补充,山上的庙里有火光,他们不敢贸然进去,宋学义说,我的伤重,我过去,如果有敌人,就拼了,如果没有敌人,再让葛振林进去。宋福保说:“他的腰摔断了,不能走了,得爬过去。爬到庙里边一看,里面有鬼子剩下的罐头等,这才招呼葛振林也过去。”
李芳:“这个古庙曾是粮食库,后来被日军烧毁,在庙里,李道士给他们找了些粮食,做了一些饭。第二天,民兵连把他们抬到了山下的休养所,医院。”
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率先报道了五位战士的英勇事迹,两天后,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署训令,将五人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
虽然幸运获救,但身负重伤的两位战士,在此后的人生中不得不与伤痛相伴。葛振林的头顶上留下了一个2厘米见方的深坑,长子葛长生说,因为头痛怕风,父亲不得不长年戴着一顶旧军帽。
受伤更重的宋学义,则是落下了严重的腰疾,腰间需要弄个腰卡或者系条绳子勒住,才能坚持站立。四女儿宋小挺至今记得父亲想办法缓解腰疼的样子。
宋小挺:他就是在家里扒着门框,等于把腰椎拉开,非常非常疼,直不起腰来,拉开之后才能行走。
△葛振林和宋学义获救后的合影
他们是英雄,却都选择了隐藏功名、默默奉献
归队后的葛振林,又历经了天津、张家口、太原战役,参加了江西剿匪战,最后一役是抗美援朝。
离休后,他担任了驻地10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做报告时,他很少回忆狼牙山那一幕,反而会讲更多的战斗故事。葛长生说,父亲的奖章就放在角落里。他认为,一个军人,完成任务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这一辈人,很多都打过仗,都很勇敢,所以我父亲更是觉得这件事没有特别的。
葛长生说,父亲总是穿着一身旧军装,勤俭朴素,甚至街边卖菜、擦鞋的小商贩都认识这位和蔼可亲的邻居。
葛长生:他平时老穿着老军装,戴着个老军帽,裤腿也是扁起一个,反正也不怎么讲究。八几年的一个冬天,老家给他做了鞋,他很怕冷,就用毡子碾成鞋,那么大,像玩具似的,穿在脚上晃荡晃荡的。结果当地举行大型音乐会,叫他上台讲几句话,他就这样上去了,全都笑了。他和老百姓接触很多,喜欢跟人下棋,大家都认识他。
△离休后的葛振林担任了驻地10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宋学义因跳崖后腰部受伤严重,年转业到狼牙山北管头村,年回到家乡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他带领群众搞农业生产,改善生活环境,但是从未和人提过自己当年的壮举,直到年党组织查找宋学义时,子女们才知道父亲原来就是赫赫有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北孔村,外号“百苦村”。一到汛期,麦地里就泛起白茫茫的盐碱。宋学义担任村支书后,带领大家挖河、排涝、打机井,建公共澡堂、买拖拉机,北孔村慢慢成了十里八村的“先进村”。
△宋学义回到沁阳家乡,带领群众搞农业生产,改善生活环境
昔日的盐碱地翻起了金色的麦浪,宋学义却倒下了。女儿宋玉琴说,父亲的肝脏早有问题,他一直忍着。
宋玉琴:“在我印象当中他经常捂着这个地方,那时我们小,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医院给他看病的时候,他连自行车都坐不成了,自己步行走8里路,走到县城里去看病。”
宋福保回忆,“那个时候,农村挖河,父亲总是带头跳到河里边去,母亲也埋怨他,说你的身体不好,有些事情你就少干点,或者不干。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干部。”
年,53岁的宋学义在家乡病逝。年,葛振林辞世,享年88岁。
如今,狼牙山脚下的北娄山烈士陵园,绿树成行。当年跳崖牺牲的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长眠于苍松翠柏间。陪伴在他们身边的,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狼牙山地区的多名无名烈士。
如今,狼牙山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游人如织的森林公园,景区内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里,常年循环播放着电影《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在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典电影、电视剧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形象借助影像的传播深入人心。他们与百年党史的光辉历程相照相应,也与真实的历史人物相伴相生。影像里的故事可歌可泣,银幕外的细节却可能鲜为人知。中国之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特别节目《影像中的党史》,带您透过这些永恒经典的艺术形象,从独特视角,触摸真实百年党史。
监制丨高岩
编审丨郭静刘黎黎
采访丨吴菁杜震何伟奇李凡
制作丨周天纵
新媒体丨陈铭娜孜叶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徐鹏堂
影片来源丨电影网
本文来源:央广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