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即根据儿童认知及成长规律,围绕某个相对集中、独立的主题开展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大量阅读,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和情感体验,努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
一、立足文本,构建主题阅读新体系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单篇精读,重视单篇文本教学点的挖掘,如同凿井取水,着力于深打井,人人取一瓢饮。而主题阅读,则更重视篇与篇之间的关联,着力于开一条贯通的河道。这不仅是精读模式的一种补充,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1.深入研究,专题教研。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主题学习的内涵,学校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研讨会,从学校到学科再到各年级教研组,层层推动,进行集体备课。学校倡导教师以单元要素为主题,以读为本,以文带文,从课内走向课外,用好主题丛书,用活教材,扩大学生阅读量,把学习引向深入。
2.资源整合,主题教学。教师以单篇阅读为基础,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中获取、整合阅读方法。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选择合理的阅读方法,有效进行阅读探究。
(1)“1+X”式主题阅读:学一篇,读多篇。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一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尝试迁移到主题丛书文章的学习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比如,我们以了解狐狸形象为主题,选择丛书中与之相关的文章,形成组文阅读,与课文形成直观对比,在比较中全面了解狐狸的文学形象。
(2)“X+1”式主题阅读:先选择丛书中与教材相关的某些文章,再学习课本中某篇文章,即“反三归一”。如学习六年级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我们扩读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丛书的“走近鲁迅”专题阅读中的《故乡》《孔乙己》两篇文章,《少年闰土》是《故乡》的节选,通过阅读《故乡》,借助里面成年后的闰土的资料,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少年闰土》的主要内容。
(3)“一文+整本”的专题阅读:学完一篇节选的文章,读整本书。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后读《小游击队》,读后开展读书交流会,在拓展阅读中加深理解。
(4)主题综合阅读: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开展综合阅读和实践活动。如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我们设计了《重温革命岁月》的主题阅读——“知革命历史”“读革命故事”“诵革命诗词”“唱革命颂歌”,以丛书阅读为依托,扩读了革命故事,诵读了毛泽东的以《七律长征》为代表的诗词,欣赏、吟唱了《长征组歌》,将语文与音乐等学科有机结合,实现了语文阅读综合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拓宽了语文学习资源,扩大了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其语文素养。
(5)经典诵读:结合语文学习进度和语文主题丛书内容,活用丛书经典诵读篇目,按年级拓展古诗词、国学经典内容,充分利用语文课、晨读和假期等时间,进行经典诵读,为学生成长积淀“文学底子”。同时,开展诗朗诵、校园诗词大会、经典诵读比赛、“小百灵”广播、读书摘抄、手抄报等竞赛展评活动,引导学生在经典中畅游,在读、背、唱的过程中感悟经典的魅力。
3.驳中思辨,思维提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根据丛书文章和提供的阅读实践活动单,以思辨阅读任务单激发学生的阅读感悟与体验,在阅读中思辨,与学生共读、共赏,思维碰撞,在大量阅读基础上,丰富语言,促进思维发展。
4.读写结合,素养落地。我们引导学生在阅读丛书的基础上,尝试写感悟、写随笔。学校通过举行征文、写诗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二、内外打通,巩固课堂教学主阵地
我们在进行阅读时,注重引导学生把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经过不断实践,学校建构了以下几种阅读链接方式。
1.方法运用。部编版教材中有许多阅读策略,如预测、批注、提问等,我们把这些阅读方法融入主题丛书阅读中,有效指导阅读,运用所学阅读方法,将课内外阅读打通,在阅读中不断进行巩固与提升。
2.对比阅读。阅读不是孤立的,我们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对比阅读,通过阅读筛选、对比理解、质疑探究,将具有一定关联的人物、某一主题对比阅读,进而深入理解文本。我们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文本的语言特点、结构方式、写作方法等,在对比阅读中打破单篇建构的知识体系,通过丛书中范文阅读和组文阅读提供的文章,结合批注,巩固所学,深度思维。
3.二次阅读。我们运用知识建构与统整融合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他们养成反复阅读的习惯。面对同样的书籍,学生在不同年龄会获得不同的滋养,在一遍遍的重温中,获得新的思考与启迪。
4.续航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839.html